第三百六十八章 皮爾遜的問題(2 / 2)

很明顯,並不想在國際形勢變化上與楊震有過太多的囉嗦的皮爾遜,沒有注意到楊震明顯變的有些陰沉的臉色,而是自顧自的道:“作為目前中國所有軍隊的之中,目前對日作戰取得最大戰果的一支軍隊,也是最有戰鬥力的一支軍隊最高指揮官。當然也是你們中國軍隊諸多派係之中,裝備最精良的一支軍隊。”

“請允許我如此的評價你和你的軍隊。因為即便是目前代表著中國的國民政府的軍隊之中,也沒有你們這麼多的飛機、坦克與大炮。所以在美國政府眼中,你們的這支東北抗日聯軍,已經是中國裝備最精良的軍隊。”

“我現在想問的是如果一旦美國參加對日之後,你會不會將下一步與日本軍隊作戰之中的主要重擔,都交給美國方麵。自己為了保留實力,而在今後在對日作戰之中出工不出力的進行敷衍?”

“甚至囤積美國援助的物資和裝備,不用於對日作戰的戰場上。以便在戰後,與你們的國民政府爭奪政權?甚至在對日作戰結束之前,在你們國內形勢發生變化的時候,將這些裝備用到內戰之中,就像今年年初時候你們稱之為皖南事變時期的那樣?”

“楊,你很清楚你們國內的政治現狀。你更應該清楚,你們國內的政治走向和目前已經有些緊張的局麵。你應該知道,我的問話並非是沒有來源的。哦,用你們中國話來說,叫做空穴來風。”

“那段時間,你根本就沒有在滿洲。你的部下告訴我,你去延安彙報工作了。但我畢竟是美利堅合眾國駐中國的武官,對你究竟去哪裏了,我大致還是清楚的。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在事變發生的時候你應該正在皖南。你們那支所謂的新四軍整個突圍行動,都是你在指揮的。”

“楊,我的嗅覺還是很靈敏的。盡管你的部下對我隱瞞了你的行蹤,但從你不在滿洲的時間,再加上那次事變發生的時間計算,以及從當時皖南的整個戰況來看,你當時應該在皖南,並且指揮了你們在皖南部隊的突圍行動。”

“我並不想刨根問底,更不想對你的行動有所指責。調你去皖南指揮,那是你們自己內部的事情,包括我在內的美國人並不想幹涉。但作為那場內戰的一方指揮官,你對你們國內政治形勢應該是很清楚。有些話,我不想說的太過明白。我今天來,隻要向你要一個準確答複的。”

聽到皮爾遜的問話,在看看這個家夥一副鄭重其事外加一些小得意的表情,楊震心中在微微一動的同時,馬上敏銳的抓住了一些東西。這個家夥這次要求見自己,其中的原因恐怕會很是不簡單。他今天問的這些話,絕對不是一個孤立的行為,恐怕會有相當深厚的背景。

這個問題應該是白宮,而不單單是美國軍方的問話。沒有人比在眼下太平洋已經是戰雲密布的情況之下,對駐紮了大量日軍精銳師團的中國戰場關心程度,超過白宮那位坐在輪椅上的總統。

因為雖然雙腿無法站立,但是頭腦卻更加清晰的他很清楚的知道,在美日之戰已經不可避免的情況之下,一旦中國人放棄了抵抗,會有多少日軍投入到未來對美英作戰之中。反之中國人拖住的日軍師團越多,對美國人的整體戰略也就越有利。

所以他很擔心,在得到美國支援後的抗聯,會在今後對日作戰采取敷衍的辦法。而趁著日軍兵力分散的機會,將美國人援助的武器囤積起來,以便盡快的奪取中國政權。或是利用手中的武器,應對可能隨時爆發的內戰,或是與他們政府軍的衝突。

盡管美國人的一貫政策是先歐後亞,不僅是眼前對各個交戰國的援助方麵是這種態勢。即便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他們在戰場上投入的實力也沒有改變這個政策。相對於在歐洲戰場上投入的巨大兵力,除了海軍之外,美國陸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的兵力,遠遠無法與之相比。

但無論美國的政策是什麼,利用中國人拖住日軍的兵力,使日軍無法在太平洋戰場上投入太多的兵力,卻是美國人的想法。至少在太平洋戰爭發生轉折之前,美國人的態度還是很明確的。

畢竟對於美國人來說,包括菲律賓在內東南亞即便全丟了,也不會太影響整個其戰略。但要是美國的夏威夷與澳大利亞,以及英屬印度也丟掉了,就不是美國人能夠接受的了。所以在美國人取得根本優勢之前,美國人還是寄托於中國人盡可能的牽製住部分日軍。

這也是在第一次緬甸作戰失敗後,美國人為何不惜代價也要開辟駝峰航線,也要維持中國人打下去的能力。盡管大部分的物資,都被美國航空兵占據了。但美國人此舉,也表明了他們維持中國軍隊最低限度作戰能力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