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們都會打到底(1 / 2)

但中國國內的政治形勢,讓相當部分的美國人很是擔心。他們援助的物資,非但不能達到他們所希望達到的吸引並拖住、分散日軍的目的。反倒會被兩方麵,用到消滅異己的戰鬥之中。到時候非但不能減輕日軍對美國的壓力,中國人自己的內戰反倒是會減輕日本人在中國戰場上的壓力。

雖說那位美國總統並非是中國通,對中國的形勢變化隻能通過美國駐華大使館,以及那些在美國人長期居住、經商的美國人來了解,但是美國人畢竟還是有自己的情報來源的。盡管很多時候他們的嗅覺,還遠沒有二戰之後那麼靈敏,但畢竟對中國的形勢還算有一定的了解不是嗎?

尤其是在眼下日本人在東南亞采取咄咄逼人攻勢的情況之下,美國人對中國國內的政治、軍事形勢變化,還是很敏感的。在皖南事變發生之後,當時正承受東南亞日軍動作已經越來越大動作壓力的美國人的怒火,甚至還要超過在理論上更應該動怒的蘇聯人。他們很擔心那次局部衝突,會演變成一場中國的全麵內戰。

對於美國人來說,最不情願看到這種情況。他們至少在眼下,需要一個能替美國人拖住日軍的中國,而不是一個現在就四分五裂,隻能讓日本人占便宜的中國。而眼下中國的政治走向,正是讓美國人有了這種擔心。需要中國為自己分擔日本人軍事壓力的美國人,還是很在意的。

而美國人更為擔心的是,即便是眼下的中國暫時打不起來內戰。但是在一旦美國參戰之後,中國方麵會出現保存實力的現象。將所有的日本軍隊交給美國人去對付,而他們自己則囤積物資和保存軍隊,用於戰爭結束後的對中國領導權的爭奪。

一旦中國兩大政黨,不約而同的采取這一辦法,對於在未來太平洋戰場上的美國人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因為那意味著戰爭也許會拖延很長時間,意味著更多美國人將獻出自己的生命。對中國人的生命從來不當回事的美國人,對自己人究竟會在這場戰爭之中,付出多大的代價還是很在意的。

盡管眼下的美國人還沒有真正的卷入這場已經燃遍了亞歐非三大陸的戰爭,而且在談判桌上,還在和日本人磨牙,還在討價還價。但對於一些美國高層來說,早就已經嗅覺到了戰爭的味道。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也在變相的刺激著美國某些人的胃口。

而在事實上,在亞洲美國人對於日本人的攻勢,雖然一直在退讓。但是在歐洲,眼下承擔了為英國運輸船隊護航,實際上已經變相卷入戰爭,並已經擊沉過德國潛艇的美國人實際上已經參戰。

在亞洲之所以對日本人還在退讓,除了因為美國國內的政治形勢不允許之外,他們多少感覺日本人身上也還有些油水可榨。日本人自發動七七事變以來,美國人在日本人為了維持戰爭大手筆的采購之中,可謂是賺的杯滿盆豐。日本人在中國撈取的財富之中,很大一部分通過鋼鐵、石油、機器設備的貿易形勢又到了日本人的腰包之內。

雖然美國政府在眼下已經停止對日本人出口一切的戰略物資,但那隻是指不在簽訂新的合同,卻沒有停止除了石油製品之外,之前已經簽訂的采購合同的執行。確切的說,雖說眼下太平洋上戰爭的陰雲已經越壓越低,但美國人還在賺著日本人腰包內的黃金儲備和美元。

就在年初,美國人已經宣布對日實施禁運的同時,以履行之前簽訂合同為由,還向日本人出售了數萬噸的石油製品,部分鋼鐵製品,以及部分日本人急需的礦產資源。也就是說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初期,落在珍珠港美軍腦袋上的炸彈,很大一部分是用他們出口的石油製品作為燃料的飛機和軍艦,運送到珍珠港外,並最終落在美國人自己腦袋上的。

除了日本人在經濟上還有最後榨取的價值之外,美國人最根本的還是從內心中沒有看的起日本人。對於日本人來說,歐洲的德國人才是他們最大的敵手。至於日本人,還沒有讓他們太看在眼裏。

因為美國人一向認為,作為一個缺乏發展幾乎所有資源的島國,日本人對美國的依賴性實在太強了。隻要在必要的時候,采取經濟製裁,切斷其從美國獲取戰爭資源的途徑這一辦法,日本人絕對會低頭的。

更因為有著強大海軍的英國人,在歐洲戰火爆發的第一天,就封鎖了整個歐洲大陸,切斷了德國人除了通過蘇聯之外,一切與美國人貿易途徑。可以說美國人,眼下已經在德國人身上撈取不到太多的好處。

眼下的美國人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歐洲,在亞洲方麵,還是采取盡可能的拖延辦法。但日本人在東南亞咄咄逼人的攻勢,讓美國人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而眼下正和日本人進行著你死我活的戰爭的中國人,無疑是一個分散壓力的最佳盟友。

這也是他們在去年向抗聯低價出售大批急需新式戰鬥機,以及大批的軍用物資。並在南京汪偽政府成立之後,立即給予重慶方麵之前一直再三要求,卻從來沒有得到滿足貸款。並承諾向重慶方麵,提供急需的新式戰鬥機的主要原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