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本營的警告(1 / 2)

至於眼下出現在抗聯編製中的各種蘇製轟炸機、戰鬥機,蘇聯方麵壓根就沒有給予答複。總之除了抗聯借道外蒙一事之外,蘇聯人對於日本人關於蘇聯方麵違反協議的抗議,基本是沒有答複。

蘇聯人的答複,對於日本人來說幾乎與沒有答複一樣。眼下蘇德戰場上一個敗仗接著一個敗仗打的蘇聯人,自身已經自顧不暇,哪裏還有多餘的物資對外出口?至於向抗聯出售坦克一事,被鑽了空子的日本人也隻能吃了一個啞巴虧。

而禁止補給一事,更是不靠譜。如果二十三師團戰敗,抗聯就等於直接打通了林西到齊齊哈爾、海拉爾一線的後勤補給線,哪裏還用的到去外蒙借路?蘇聯人的這個答複,基本上是等於一紙空文。

而當初簽訂這份協議的時候,日本人自身坦克技術發展緩慢,卻是一廂情願的以為別的國家與他們一樣。諾門罕戰役期間,在二十三師團身上大施淫威的那些蘇製坦克,至少還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會是蘇軍的主要坦克。

卻沒有想到人家手中還有新式的,威力更大的坦克。蘇聯人一句你們既然與德國是盟友關係,就應該知道蘇軍最新式的坦克是什麼的話就將日本人嘴堵得嚴嚴實實。就是想抗議,都沒有地方去抗議。

被蘇聯人搞的很火大的日本人,卻是隻能提出抗議別無他法。盡管大本營的一些高級作戰參謀,因為對蘇聯人的這個答複很不滿意。又重新拾起北進的策略,而整天嚷嚷對蘇開戰。與德國人配合,對蘇聯采取兩麵夾擊,徹底消滅這個不守信譽蘇維埃怪物。

隻是對於日本人來說,現實永遠是現實。從其目前麵臨的實際形勢來說,對蘇開戰隻能是叫囂而已。占據了資源豐富,擁有著大量油田東南亞的美英荷三國,已經宣布對日本實施全麵製裁。

鋁土、石油、橡膠這些資源,日本隻能依靠自身不多的儲備。如果在半年之內無法解決這些維持戰爭急需資源來源,日本人的軍艦將會隻能停在港口生鏽,沒有了鋁土,也就無法製造新的飛機。

開弓沒有回頭箭,沒有搞定南洋的石油和橡膠,以及鋁資源,日本人眼下根本就無力發起對蘇作戰。最根本的如果不解決威脅越來越大的抗聯,單靠登陸作戰,日本人也無法展開對蘇作戰。

為了獲取石油,以及其他日本急需的資源,大本營製定的南下作戰計劃已經全麵展開。海軍針對性的訓練正在進行的熱火朝天,陸軍幾個師團已經南調至海南島和台灣,以及越南進行熱帶適應性的訓練。

裝備雄厚的蘇聯人不是貧弱的支那,按照日軍目前的情報所觀察,蘇聯方麵在遠東地區的大部分部隊雖然陸續調走,但是在遠東地區又組建了一批新的部隊,同時也保留了一批航空兵團和裝甲部隊。雖然戰鬥力有些下降,但是裝備,尤其是坦克的數量還遠遠在日軍之上。

蘇聯人的戰鬥力以及裝備上的絕對優勢,在諾門罕戰役之中日軍已經真實的領教過。在加上蘇聯廣袤的國土縱深,日軍大本營清楚的認識到,一旦日軍對蘇開戰,並非是短時間之內能夠解決問題的。

就算日本對蘇作戰能像德國人在西線一樣吹枯拉朽,但是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是無法滿足日本對資源需求的。西太平洋距離外高加索油田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對於日本人來說,北進是必然的,但是卻不一定是必須的。

鑒於目前的形勢之複雜,而此次在關東軍上報了反擊計劃,卻是遲遲未能展開。日軍大本營派出了參謀本部部附加上主管作戰,實際相當於作戰部長的第一部部長,兩大巨頭親自來關東軍督戰。

大本營的用意很明顯,就是即便不能徹底的解決後顧之憂,但是大本營的意圖是這些反滿抗日分子,在日軍南下的過程之中,絕對不能在後方給日軍製造任何的麻煩。以保證大本營南下的進程,不會因為後方的原因被打亂。

看著麵前被極端不利的戰局,搞的蒼老了幾乎十歲的梅津美治郎大將,岡部直三郎中將也隻能無可奈何的道:“梅津大將,盡管我們理解關東軍目前所處於的困境。但是三天之內關東軍必須全麵發起反擊,這是天皇的要求,也是陸軍參謀本部的決定。”

“天皇與大本營對關東軍目前遭受的慘重損失,卻始終未能按照計劃發起全麵反擊,達到大本營維持此戰之前的戰線最低底線,已經失去了耐心。閣下別忘記了,大本營並不是要求關東軍一戰解決滿洲所有的問題,大本營的要求是至少要維持年初的戰線,以便大本營騰出手來先解決南洋的問題。”

“梅津閣下,你應該清楚目前帝國即將展開對南洋的全麵攻擊。帝國不能將原定於南下作戰大批的精銳師團,長期滯留在這滿洲境內。尤其是南下急需的航空兵,以及戰車部隊。南洋的氣候與滿洲天差地別,如果預定南下的各個師團不提前進行適應性的訓練,對於帝國陸軍的南進計劃來說影響極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