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談話之不擇手段(1 / 2)

更何況楊震還希望通過他,去做別的教授工作。一旦自己答應,也就意味著國內最精華理工類教授,很大部分將放棄關內的學校,來到東北工作。葉企孫先生很清楚自己在國內高等教育界,尤其是在大學理工類教育界的威望。

如果自己開口,在加上這裏給予的優厚待遇,以及可以學以致用,很多人都會選擇留下來。但是這麼一來,此刻已經轉移到大後方的幾乎所有國立大學,將會失去一半以上的優秀講師和教授。

他相信楊震給予的那些承諾,留在東北的教授會得到最好的待遇,會在學術上有自己的廣闊天地和一番作為。但教授們的衣食無憂,卻是以關內諸多莘莘學子,失去了一批,甚至是一大批優秀教師為代價換來的。

眼下國內政治環境的急速惡化,讓眼下東北與大後方幾乎沒有任何可以直接往來的可能性。留在東北,也就意味著放棄關內的職責。這是關係到整整一代中國人,在高等教育可能會出現斷檔的大事。這焉能不讓這位視學生為生命,視教書育人為天職的教授感到猶豫?

葉企孫教授沉默下來的同時,在葉企孫教授另一邊,似乎還沉浸在第一次聽說堂堂軍區一號首長,曾經跑去清華蹭課,還差點沒有成為自己學弟的熊大縝,則是一臉稀奇古怪的看著楊震,心裏麵不知道再想著什麼,隻是臉色卻是變化多端。

至於袁芷若,則坐在另外一邊靜靜的看著楊震,一邊在把玩著手中的鋼筆,一邊一樣不知道在想著什麼。幾個人都不說話,一時之間這間不大的房屋之內,顯得有些沉悶異常。直到被李延平請過來的幾位先生的到來,這種沉悶才被打破。

聽到幾位先生都到了,楊震連忙起身親自到門外將這些眼下中國科學界的泰鬥給迎進來。相對於沒有一下子想起來楊震究竟是誰的葉企孫教授,第一個在李延平帶進來的吳有訓先生則明顯比他的記憶力要好的多。很明顯在見到楊震的第一眼,他就認出了楊震。

他一見到楊震,第一個表情就是滿臉吃驚。指著楊震你、你的,半天也沒有說出來話。半天才道:“我聽說你不是去延安參加八路軍後,在華北犧牲了嗎?我當初在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還擔心葉先生因為失去你這個原本準備收入門下的關內弟子而難過,都沒有敢告訴他。你怎麼在東北?什麼時候過來的?”

還沒有等楊震回答他,吳有訓先生自己卻是突然想起今天這麼晚還被接到這裏來的原因,猛然間想起什麼後,臉上的表情更加驚訝的道:“你不會就是現在的那個抗聯總司令吧?你不是叫楊繼善嗎?什麼時候改名叫楊震了?”

這位吳有訓先生,不僅記憶力要好的多,而且要比葉企孫先生消息靈通的多。他不僅第一眼就認出來眼前的這位年輕人,就是六年前放著北平大學法學院的課不去上,整天跑到清華蹭課聽的那個東北流亡學生,還知道他曾經犧牲過。

見到自己的同僚兼好友,滿臉異常吃驚的表情,葉企孫教授隻能苦笑道:“怎麼樣,你也嚇一跳吧。不過你比我要強的多了,一眼就認出來了。他要不是自己提起,我根本就不敢認了,隻是覺得他異常麵熟而已。”

“我之前做夢也沒有想到,我的那些隻會耍筆頭子,在實驗室裏麵搞實驗的學生裏麵,還出了這麼一位赫赫有名的戰將。這可真是白雲蒼狗,世事多變。真不知道是時代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代。”

聽到二位先生的對話,楊震摘下軍帽按照剛才給葉企孫教授的規格,又深深的給吳有訓先生行了一個大禮道:“不管我是什麼人,無論我坐到什麼職務,在您二位先生麵前,都永遠是你們的學生,師恩難忘啊。”

被葉企孫先生拉進房間的吳有訓先生,在製止不及隻能受了楊震這一躬後苦笑搖頭道:“我前年曾經在重慶開會的時候,見到過你剛剛調到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的我在清華時曾經的一個學生,也是你的東北流亡同學,曾經向他專程打聽你。所以才知道你早在三八年便在山西陣亡的消息。”

“隻是沒有想到你還活著,不僅獲得好好的,還在東北如此苦寒之地闖出怎麼一大片天地來。更沒有想到,我們會在這距離眼下的西南聯大幾千公裏的,這冰天雪地的滿洲相遇。這也許真的像葉先生說的那樣,造化弄人吧。”

說到這裏,被嚇的不輕的吳有訓先生轉過頭對身後的周培源、吳大猷、束星北等幾位先生道:“就在踏進這間屋子之前,我可是做夢都沒有想到,這個咱們中華民族的大英雄,是當年與葉先生和我,有過一年師生之緣的半個弟子。”

吳有訓先生的話音落下,周培源與吳大猷兩位先生沒有說什麼,也不好評價什麼。這二位原來都是清華物理係的教授,自然知道葉企孫與吳有訓先生與一個整天來清華蹭課聽,甚至兩人還聯名向校方保舉這個有些不務正業的北平大學學生,免試直接升入三年級就讀的事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