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1 / 2)

麵貌一樣,但氣勢卻是渾然不同的兩個人,讓葉企孫先生明顯有些疑惑。隻是打量了楊震良久之後才的道:“想倒是想了起來,隻是你不是叫楊繼善嗎?什麼時候改的名字?如果你不提,我肯定想不出來了。”

“雖然是一個人,但是這兩者之間的氣勢相差太大,實在是有些不敢認了。過去那個楊繼善身上是一股子濃濃的書生氣,可現在的楊震卻滿身的殺伐氣息。雖說麵貌大致相同,但從氣勢上誰也不敢說你們是同一個人。”

“我當初還好奇,你當初這個北平大學法學院的學生,放著本專業的課程不學,卻是非要跑到清華理學院去旁聽與所學專業八竿子打不到物理專業。隻是當初幾次詢問你,你也不說。”

“當時見你衣衫襤褸,即便冬季也穿的單薄,但環境如此艱苦,卻並未放棄求學欲望。實屬難得連午飯都無錢吃,卻保持著上進心和求知欲。在加上知道你是東北流亡學生出身,家國淪陷。我雖能力有限,但盡可能的照顧。隻是當初能力有限,連為你爭取一個轉學的名額,以及減免學費,並在生活上給予一定補助都無法做到。”

“等三六年,我與清華理學院的幾位教授想向學校保舉讓你直接插入物理係第三學年就讀,並為你提供一定的獎學金作為補助生活的時候,你卻已經畢業離開北平,當時我還感覺到很惋惜。”

“就在來東北之前,吳有訓先生閑暇時候還與我談起過當時的你。那時候對那個衣衫襤褸,卻仍舊孜孜不倦,僅僅是一年聽旁聽課,其水平已經達到了本專業三年級水平的年輕人,印象好的可不僅僅是我一個。包括吳有訓教授在內,很多人都對你是印象深刻。當年狄拉克先生到清華做訪問,在上示範課的時候,也是吳有訓先生堅持讓你旁聽的。”

“他說過你當初報考北平大學若是學工科倒也罷了,隻是去學法有些可惜了。你的物理學上的天賦,即便是在清華也是少見的。如果你當初報考的是清華,現在恐怕早就考上了美國或是英國的官費留學生了。”

“隻不過我們兩個即便是抵達東北的時候,可還不清楚眼下這個在東北打得日本人頭破血流的那個青年將領,居然是當初那個整天跑去清華蹭課的人。不過你隨有物理天賦,如果留在科學界,會有很大的前途。但這樣一來,中國固然是又得了一個理科的天才,但卻少了一位在危難之時獨撐大局的赫赫有名的抗戰英雄了。”

“不過你現在的變化可是很大,當初身上那股子書生氣可是變的很少、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滿身的殺伐之氣。如果你不說,我可是一點也想不起來,如今赫赫有名的抗聯總司令,是當年那個在北平大學讀書,卻整天來清華旁聽的沉默寡言的青年學生。”

聽到葉企孫先生現在還有些好奇的話,楊震哈哈一笑道:“我是東北進關的流亡學生,說實在的很珍惜當時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因為當時心中懷揣科技興國,工業救國的夢想在報考大學的時候,清華與唐山、北平交通大學是我的第一誌願。”

“葉先生我當時的夢想是做像您或是吳有訓先生的那樣人,所以才選擇了報考清華物理係。隻是因為一些原因錯過了清華的考試,未能拜到葉先生和吳先生的門下聽課、學習,所以一直很遺憾。”

“雖說後來考到了北平大學,但是因為機遇的原因卻是進了法學院。您也知道,當時正值亂世時期,國內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老爺們、這個那個總司令,有幾個遵守法律的?這玩意安邦雖有用,但是即不能救國,也不能讓中國便的強大起來。”

“尤其是在目睹了當時中國的所有機械設備,無論是鐵路、汽車,還是電報、電話都是外國進口,無一樣為中國人自行製造。東北工業當時為全國最發達的地區,但是那些工業設備,甚至製造產品的原材料,沒有一樣是我們中國自己生產和製造的。而日本之所以能侵占我東北,更是倚仗其多年以來建設的現代化工業基礎。”

“所以在報考大學的時候,我是很堅定是要學理或是學工的。先生所在的清華的理學院,是我當時的第一選擇。那裏不僅有先生,還有很多大名鼎鼎的教授。如吳有訓先生、熊慶來先生、薩本棟先生、張子高先生等一大批國內名師。能在諸位教授門下學習,是我一生的夢想。”

“心揣科技報國的我,一心想要的就是報考國內水平最高的清華理學院,期待能在諸位先生門下學習。隻可惜時運不濟,一場大病讓我錯過了清華的招生考試,還有北京大學理學院的招生考試。隻能報考招生略微晚一些的北平大學法學院,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隻是當時收容東北流亡學生的學校製度,在關內的流亡學生一旦考取某一大學,便不能在繼續在原有的中學讀書,也就不能再取得資助。所以盡管一心想要在先生門下學習,但是實在囊中羞澀,無力重新報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