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搞出眼下這個規模龐大的編製坦克團,與目前集中在西滿戰場上的兩個裝甲旅的自身地位也是有一定關係的,而且這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因為在楊震的考慮之中,這個兩個裝甲旅相當於全軍的裝甲兵指揮學校,是要為全軍裝甲旅培養指揮幹部的地方。
這兩個裝甲旅的編製搞得這麼大,就是利用兩旅作為西滿戰場上的主要突擊力量,積累大兵團坦克作戰的經驗。從而利用此次實戰檢驗和考核一批軍事過硬,指揮能力突出的指揮員,為將來的擴編做準備。
此次會戰是裝甲兵擴編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出擊,對於楊震來說考慮的很慎重。因為目前所有坦克部隊的指揮員,都是由步兵、炮兵,甚至騎兵改行的。這些人指揮原來老部隊的一個連、一個營,甚至一個團都沒有問題。但是能不能指揮一個坦克連或是坦克營作戰,還是兩回事。
其中大部分的人按照抗聯對坦克部隊指揮員的要求,雖然也學習指揮戰術到坦克駕駛,新的戰術、戰法,簡單的維修。但由於時間的限製,絕大部分人隻經過一年的短期培訓。真正的作戰指揮,隻是在軍區高級訓練班中學習了三個月的指揮專業。
而且使用的教材,除了部分基礎教材是蘇聯的之外,大部分都是楊震根據德軍在歐洲戰場上德軍的戰例,以及對坦克運用而親自自行編撰的。雖說順應了潮流,但並不代表著這些隻經過速成班培訓的幹部真正掌握了坦克戰術的運用。
雖說其中的骨幹經曆過去年的秋季會戰,甚至在朝鮮打的還相當漂亮。但那時的坦克數量在哪裏擺著呢,合成化也沒有現在高,正所謂情況是此一時、彼一時。所以出於慎重考慮,楊震還是決定建製弄的少一些,建製弄的密集一些。
按照楊震的計劃等此次會戰結束之後,這兩個旅就會擴編成各自下轄兩個坦克團的兩個裝甲師。同時利用原來的獨立坦克團,再加上新抵達的坦克,再組建兩個裝甲師以及三個機械化師。
至少要達到除了總部手中保留至少一個裝甲師作為預備隊的情況之下,每一個縱隊在戰時都能按照作戰地域的地形和敵情,配備上一個裝甲師,或是下轄一個編製有一百二十輛坦克的機械化步兵師。
也就是說在楊震的計劃之中,目前在西滿作戰集中了整個抗聯百分之七十坦克和裝甲車數量的這兩個裝甲旅,是要給未開裝甲兵擴編做骨幹的。是用來通過實戰檢驗各級指揮員能力,挑選高級軍事指揮人才的一個實戰性質的坦克裝甲兵指揮學校。
否則除了這個一旅以及陳翰章指揮的裝甲二旅之外,在其他方向作戰的利用之前法製與波蘭造坦克,甚至是繳獲的日製坦克,再加上少量的蘇製坦克和裝甲車組建的獨立坦克團,可沒有這麼大的編製。
其他方向的獨立坦克團,一個團連同坦克和裝甲車加在一起才有六十多輛,就這還隻有三個團的編製。其中一個獨立坦克團,還是由坦克兵訓練基地用於訓練坦克兵和維修人員訓練用車組建的。
至於按照他的擴編計劃,眼下抗聯手中即便是繳獲的日軍坦克都算在內,也無法滿足他需要的情況楊震卻並不擔心。美國人雖說眼下突然停止了對抗聯軍事物資的供應,更是禁止武器裝備進入抗聯。
但是楊震可以肯定,最多再有兩個月,美國人自己就會上趕著來找自己。按照自己的記憶,美國人是在兩個月之後開始向蘇聯提供武器裝備和軍事物資的。而此時距離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的時間,已經不足四個月。
從自己目前得到的情報來看,日軍從國內、關內戰場,向海南島、台灣以及越南,已經調集了至少五個師團的兵力。其中包括重新組建的第二師團,以及第五師團這樣的日軍老牌師團。
就連那個人見人討厭的第四師團,此時也已經從上海調往了海南島。雖說這批大阪兵的戰鬥欲望極為低下,但是這個情報美國人是不知道的。他們隻知道的是,這是一個日軍老牌師團。
除了這五個步兵師團之外,按照日軍後續的作戰計劃。他們至少還要向其已經組建完畢的南方軍,再調集四個新編成的師團以及四個戰車聯隊。而且按照目前接到的情報來看,此戰過後關東軍建製內的十八師團也即將調往越南。
同時其海軍航空兵主力,以及部署在關內戰場的陸軍航空兵相當一部分,也調往了這三處。所謂的重型轟炸機數量雖然略有不足,但是輕型岸基航空兵的數量卻是很大。最關鍵的日軍海軍在海南和越南兩地,還集中了一批用於登陸的艦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