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達目的絕不罷休(1 / 2)

他相信,隻要自己將兩個計劃的優劣說清楚,以及包頭地區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對未來工業發展的重要性說明白,以主席的戰略眼光,會支持自己計劃的。但關鍵在於,自己能不能堅持自己關於下一步作戰的思路。

在起草完畢這封比在挺進軍司令部起草的那份電報長了幾乎一倍的電報後,楊震在電報上重重的畫上了代表最重要電報的五個三角形。但楊震卻並未停手,在猶豫了良久,在電報的最末尾加上了一句“請主席慎重考慮之”這句話。

這句話也許有些語氣過重,但楊震相信主席能夠明白這句話意思的。慎重考慮,是希望主席能夠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幹擾,眼光盡可能的放的長遠一些。尤其是在經濟和今後下一步工業發展上,看到拿下包頭的意義。

隻是在做完全部工作之後,他卻並沒有急著將這封電報急著發出去。而是靠著車廂的擋板,在腦海之中不斷的盤算著自己的這個計劃那裏還需要補充,還有什麼地方需要調整。要想在取得中央的支持,必須盡可能的完善這個計劃。雖然不能說做到滴水不漏,但是一定要盡可能的將漏洞彌補。

為了擬定後續作戰方案,楊震在來之前與郭邴勳曾經在地圖上做過多次的推演。包括西進綏遠之後,第八戰區那位綏遠王可能出現的反應。並將與第八戰區可能的衝突在內,全部都進行了地圖上的推演。

那位綏遠王雖說是綏遠省主席,整個綏遠至少在名義下都歸他管轄。但眼下在日偽軍的壓縮之下,隻占據綏遠的一隅,實際控製區隻有伊克昭盟以及河套地區的三個縣。身後的寧夏省是馬家軍的地盤,而正南則是陝甘寧邊區。

其所轄地區,除了河套三縣尚屬富裕之外,其餘的地方地瘠民貧,而且境內相當一部分麵積為沙漠。不僅回旋餘地狹小,而且物產極為貧瘠。不要說別的,在補充兵員方麵比抗聯還匱乏。那點麵積,居民又大部分都是蒙古族,可征兵源數量匱乏。

雖說此人英勇善戰,對綏遠日偽軍作戰屢屢得手。但因為實力懸殊,自保有餘拓展不足。隨多次主動出擊,但總歸因為實力有限,而無法拓展開拓空間。如果抗聯真的拿下綏遠日占區,這個家夥不借機擴張就不是他的為人了。甚至在抗聯與綏遠日軍激戰之時,這個家夥很有可能利用日偽軍主力被抗聯吸引過去的機會,而主動出擊。

對於綏遠,尤其是歸綏與包頭誌在必得的楊震,為了應對這個家夥可能的動作。甚至還特地從中央,調來了那位綏遠王所經曆過的主要戰事,以摸清楚此人的作戰特點。如果不是有所顧忌,楊震甚至連此人僅剩的伊克昭盟都想拿下來。

要想搞出那個東西,就必須由鈾礦。而作為鈾礦資源並不豐富的中國,在後世最大的鈾礦除了新疆,就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高原上,也就是那個人僅剩的地盤。如果不是眼下國內政治形勢太微妙,楊震真想和這個家夥較量一下,一次性全部的搞定。

為了綏遠楊震可謂是費盡心思,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隻要能想到的,盡可能的都想到了。甚至有些旁支細節,也做了很多的考慮。對於楊震來說要麼不出手,出手就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無論麵前擋路的人有多麼的強大,他也不會在乎。

在後續作戰計劃之中,西進作戰需要麵對的日軍主要作戰部隊華北方麵軍的各個部署,可能抽出的機動兵力有多少。在目前日軍整個部署上,弱點在哪裏,此時早就在楊震的腦海之中,可以說已經熟的不能在熟了。這些都不用去刻意的想,都在楊震的腦海之中存在著。

他不僅一直琢磨的敵情,還有西進作戰整個作戰區域所要麵對的地形、河流、山川,以及此次作戰涉及到的日軍可以快速機動的平漢線、正太線、同蒲線、平張線以及平綏線等多條鐵路所經過的地形,那裏是弱點都是他早就一直在琢磨的。

實際的地形他沒有親眼看過,但是在地圖上這些鐵路線所經過的地形,卻同樣早就已經深入到了楊震的記憶中。可以說隻要地圖上有的,每一條隧道、每一座橋梁,都早就印在他的腦海之中。

所以現在他即便不用看地圖,閉著眼睛也可以去考慮問題。此刻在他的腦海之中,對自己的那個計劃,又一次的反複琢磨著。思考自己的這個計劃,還存在著什麼樣的漏洞和疏忽的地方。他認為要想說服中央接受自己的計劃,考慮的越全麵越好。

包括部隊到達什麼位置,日軍可能出動的部隊,以及可以抽調援兵的出處。甚至日軍麵對自己攻勢時候的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反應,以及可能使出的最毒辣應對手段,都在楊震的腦海之中反複的掂量著。

在返回林西的路上,楊震一直在反複的思考,並在地圖上推敲著自己關於第二階段作戰方案還有什麼不足之處。包括敵情、民情、地形等一係列問題,都在反複的推敲。一直到返回林西,他才將手中已經被他握的不成樣子的電報發了出去。而且他親自到通訊車上,盯著電報員將這封長達兩萬字的電報發出去,並將原稿銷毀後才作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