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你想的不是我想的(1 / 2)

簡單的解釋過後,楊震擺手叫過李明博,摘下他脖子上的那枚不大的卵形手榴彈,躲到一堵牆邊拉開弦後沒有絲毫的耽擱,立即以最快的速度丟出去。而這枚比一般正常的手榴彈小的多的手榴彈,幾乎剛一越過牆頭就發生了爆炸。雖說威力沒有一般的手榴彈大,但是足以將一個人炸死。

待爆炸聲落下後,楊震拍了拍手道:“這種手榴彈是這種作戰人員,必須佩帶的。如果有被俘的危險,這枚手榴彈唯一的作用就是自殺。這種手榴彈從拉弦到爆炸,隻有零點八秒到一秒鍾的時間。這麼短的之間之內,即便再訓練有素的人,也很少能夠反應過來。”

“因為這種手榴彈是專門用來自殺的,所以我們叫他光榮彈。這種手榴彈,一般我們隻配發給他們以及根據需要配發給女兵,前沿部隊涉及機密的人員,如機要人員和通訊兵等。一般部隊的幹部和戰士,我們是不配發的。”

看著楊震手中另外一枚同樣的手榴彈,政委猶豫了一下,還是拿了過來仔細看了一遍之後,又交給了司令員。雖說關內部隊同樣講究能死不當俘虜,但是為了自殺專門研製一種手榴彈的做法,他是相當的不認同。同時在這位老資格的政工人員看來,這種做法實在是有些那個殺人滅口的嫌疑。

隻不過考慮到他們的作戰方式特殊,絕對不能被俘的特性,政委還是沒有說什麼。作為一個大戰略區指揮員,他很明白保密的重要性。也清楚在眼下日本無論是人民文化素質還是軍事工業基礎,還是軍隊的整體素質都遠遠超過中國的情況之下,一旦被日軍掌握了他們這種作戰模式,對中國軍隊的威脅來說將會比一支常規的部隊威脅要更大。

當然指望著這種部隊來決定戰爭的勝負,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日軍的文化素質和軍事素質,都遠遠的超過中國任何一支軍隊。但按照楊震描述的他們訓練方式,也無法選拔出太多的人員來。

這個選拔的標準,簡直是太苛刻了。沒錯,在政委看來他們的這個選拔標準,的確有些吹毛求疵了。在體力、文化水平以及軍事技術方麵的要求,可以說是太高了。拿這個標準,除了在中央軍中那些軍校畢業生之外,換了全國那支軍隊也很難挑選出來。

在一支文盲還占據了大多數的軍隊之中,這個選拔標準可以說有些太強人所難了。即便是對於文化水平高於中國軍隊的日本軍隊來說,這個要求也有些高。這種近似於苛刻的選拔標準,不是一般作戰部隊士兵可以勝任的。

在人員挑選困難,淘汰率如此之高的情況之下,這種部隊注定了規模不會很大。在一場戰爭之中,單靠一支規模不算太大的部隊,就算戰鬥力再強大,也無法徹底改變戰爭進程的。但是他們卻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走向。

在一場戰役之中,一個高級指揮部被打掉意味著什麼?政委還是相當清楚的。無論在訓練有素的軍隊,一旦大腦被打掉,在指揮上陷入混亂的可能性可以說是必然的。而指揮上陷入癱瘓,這場戰役的結局也就不言而喻。

眼前這個年輕的家夥,想盡辦法采取保密手段,也不是不可理解的。不過理解歸理解,但是對於政委來說這種逼迫自己部下在處於絕境的情況之下自殺的舉動,卻是和那些日本軍閥沒有什麼兩樣。

其實政委這麼想,這也算是中國軍隊一個普遍的矛盾情況。一方麵希望自己的部隊秉承著東方人的傳統,血戰到底誓死不當俘虜。但是對於對手一旦頑抗到底,就是某些方麵逼迫或是迷惑他們賣命,希望他們能投降。

在國共內戰的時候,某些方麵不是也是說共產黨軍隊的頑強,是他們政委的迷惑和鼓動,甚至逼迫嗎?說別的人的時候,都是很好聽。但是輪到自己,卻是都整個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也許就是東方人的慣有心態在作祟吧。

盡管政委掩飾的很好,但楊震卻依舊在他臉上看出不以為然的神色來。明白政委不滿是為了什麼的楊震,也隻是笑笑沒有說話。其實讓那些可能被俘的特種兵自殺,楊震又豈能不心疼。別忘了,這支部隊最早可是楊震親手訓練出來的。

即便是到現在,整個抗聯已經擁有幾十萬大軍,其訓練情況楊震不可能一一過問。但是軍區直屬偵察旅的訓練,楊震隻要有時間,還是經常去看的。而且所有的訓練計劃,楊震都要親自過問。新兵考核的時候,楊震就算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到場。

楊震這麼做,不僅僅是這支部隊的重要性。還有這支部隊,讓他有太多說不出來割舍不掉的牽掛。在他內心之中,這支部隊也許是他與後世還存在的唯一紐帶,是一個寄托,可以尋到他後世那段即便是兩世為人,也無法徹底忘懷的軍旅生活的影子。

雖說裝備相差太過於懸殊,受製於時代的限製自己手中的這支部隊沒有動力傘、全地形車,沒有全球通訊係統,沒有單兵夜視儀,沒有防步兵雷達和各種紅外設備。除了步話機之外,沒有單兵通訊係統,沒有全球衛星通訊係統。更沒有防彈衣,沒有凱芙拉頭盔,沒有水下呼吸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