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情報工作的弱點(1 / 2)

略微琢磨了一下,楊震將手向後一伸。坐在他身後,跟在他身邊已經不短日子,馬上明白一號在要什麼的作戰參謀立即從身上的挎包之中掏出幾張地圖。略微想了想之後,從中間拿出一張微縮東北全圖。在楊震接過地圖時候,在這個作戰參謀身邊的張子雄則立即擰亮了隨身攜帶的手電。兩個人的配合,倒是極為默契。

楊震接過地圖,沒有理會身後的兩個人,就著張子雄打開的手電光亮仔細看起了地圖。他手指在四平街以南各個鐵路線周邊不斷的在運動中。腦袋裏麵不住的在琢磨,可能隱藏日軍秘密機場的地方。

關東軍在占領東北期間,在整個東北地區加上朝鮮境內一共興建了四百多個永備機場和野戰機場。其中不少的永備機場,一直使用到新中國建立後九十年代。像新京境內的大屯機場和大房身機場,一直作為中國空軍重要的軍事基地和整個吉林省內最大的民用航空中心。

除了那些後來成為解放軍空軍基地以及民航機場的永備機場之外,更多的是淹沒在曆史之中的那些遍布東北平原、山區大大小小的永備機場和野戰機場。這些機場數量究竟有多少,分布的地區都在什麼地方,直到幾十年後都沒有能夠完全查清楚。

尤其是一些秘密機場,直到二十一世紀還在陸陸續續被發現。還有一部分因為某些原因,而一直隱沒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永遠也不會有人知道。四百多個日軍永備以及野戰機場,按照東北的總麵積來看,幾乎每一個縣都能攤上一個或是幾個。

隻是這些機場多為野戰機場,更多的是作為前線支援機場使用。能夠起降這些日軍航空兵之中,噸位和體積最大的轟炸機的機場數量還是並不多的。這近二百架轟炸機,總不能都隱身了吧。

還有那些上千名日軍空勤人員,總不能憑空都消失了吧。而且飛機可以隱蔽起來,但是這些轟炸機所需的油料、炸彈、備件等必須物資,卻是需要外麵運輸的。日軍缺少運輸機,這些東西不可能全部依賴空運。

而日軍卡車的數量,與西方列強無法相比。整個關東軍近百萬大軍,卡車數量也不過一千餘輛,與西方列強相比,這個數字少的可憐。眼下還相當薄弱的汽車工業,以及將固有資源向造船業傾斜的國策,再加上礦產資源的匱乏,注定了日軍無法建立和維持一支全機械化的部隊。

在目前包括關東軍在內目前的大兵團以及大批物資的機動能力,主要是以鐵路為主。也就是說這些日軍油料與運輸,是離不開鐵路的。隻是東北的鐵路線太密集,再加上關東軍多年的經營,修建的各種支線與秘密鐵路數量更是極多。

而更多不為人所知的是,那些從主幹線延伸出來通往深山之中的一條條鐵路線,究竟通向哪裏,除了關東軍自己之外,別人無從知曉。如果一條鐵路線、一條鐵路線的去仔細偵察,恐怕就是等到日軍的炸彈都落到頭上,也不可能排查完畢。但究竟從那裏下手,才能找到這些該死的飛機?

楊震現在特懷念後世的那些探測距離在幾百公裏,那邊飛機一進入探測範圍就幾乎無法躲避的預警機。眼下的雷達,探測的距離還是太近了。更何況自己手中的雷達,還是美國人淘汰的二手貨,屬於第一代投入實戰使用的雷達。

這些雷達雖然提供了部分防空情報,使得部隊的防空不在完全依賴人力。但探測距離卻是很近,偏差也就更多。即便是安放在製高點上,其最大的探測距離,不過百餘公裏,而且信號也相當的不清晰,極易受到幹擾。

如果自己要是有了預警機,這些日軍飛機一起飛就被自己盯上,又那裏有這麼大的麻煩。隻是預警機對現在的自己,也隻能是想想而已。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查出日軍的機群,究竟在什麼位置上。也就是說白日夢少做,還是多想想現實的問題。

手指沿著中長鐵路一點點的滑動,吉林、奉天,楊震沿著將日軍腹地所有鐵路線一點點的查看。隻不過,他的手指有意的避開了鬆遼平原以及新京周邊的日軍基地。這裏一馬平川,有大型機群起降早就被發現了。

而現在關於這個方麵一點情報也沒有,說明日軍的機群並未隱藏在這個方向。既然這個方向沒有,那麼東滿的山區以及中朝邊境一線,眼下這裏才有可能是日軍機群的藏身之地。楊震在地圖上手指不斷的滑動著,良久最終還是落在了海龍、西安、東豐一帶。

日軍各種轟炸機的數據,都在楊震的腦海裏。這些日軍大型轟炸機的起降距離與作戰半徑、載彈量等一些關鍵數據,他想也不用想,可以說信手拈來。對於這些日軍轟炸機的性能,他了解的並不比航空兵情報處少到哪裏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