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壓力與陰影(2 / 2)

王光宇的話說完之後,又陷入了沉默。而看著又陷入沉默的王光宇,易建平也沒有再說什麼。雖然是政治委員,但王光宇說的沒有錯。在眼下沒有地方去籌集所需木料的情況之下,拆房子搞木料,也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對於機械化部隊,易建平不熟悉。甚至在來東北工作之前,隻在關內反掃蕩的時候見過日軍的坦克,而且次數也不多,更別提實質性的接觸了。日軍的坦克數量並不多,用到敵後戰場上的就更少了。

對於易建平來說直到來東北工作之後,才陸陸續續的開始接觸到這些全鋼鐵的怪物,但作為政工幹部也絕對稱不上多。不過盡管接觸不多,但因為本身的文化素質比較高,對新鮮事物接受的快,對於坦克的性能和威力,他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在易建平眼中,這些坦克的確威力大,突破力強。但除了對後勤依賴性太大之外,也有一個相當大的弱點。那就是他的行動,對配屬部隊的要求太高。渡河不僅需要架設橋梁,甚至簡單的浮橋都不能,對承重性的要求還是很高的。這種情況之下,收集一切可以架設所需浮橋的木材也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可這光禿禿的草原上,一時之間上那裏去籌集這麼多的木料去?更何況剛砍伐下來的木料,還不能立即使用。就算是搭建一次性使用的浮橋,剛砍伐下來的木料也不行,承重能力沒有那麼大。唯一的辦法,就隻能拆房子了。

而在蒙藏地區,大型建築通常都是喇嘛廟的情況之下。在這種草原地帶,想要籌集到足夠的木料。放過這些寺廟,也就幾乎等於找不到多少可用的木料。想到這裏,易建平最終還是閉上了嘴。

至於王光宇在突破國境之後的沉默寡言,易建平知道他指揮這次孤軍突入、無後方大縱深的穿插作戰,給他帶來的心裏壓力很大。不僅僅是當麵日軍帶來的壓力,自己的這位搭檔心中,甚至很有可能還有著幾年前抗聯西征失敗陰影。

如果沒有幾年前那場陰影,以自己這位身經百戰,實戰經驗異常豐富,被一號稱之為抗聯之中少見的軍政雙全的搭檔。即便是麵對此次無後方作戰,壓力再大也不至於沉默寡言到如此地步。

雖說此次迂回作戰之前,才調來與王光宇搭檔。第一次搭檔的兩個人,配合的時間還不長,對相互的風格還很不熟悉。但早就與王光宇很熟悉的易建平對這個自己的軍事搭檔的性格和為人,還有指揮風格還是很了解的。

畢竟都是縱隊一級的高級指揮員。雖說軍政分工不同,但按照目前抗聯幹部的調派規則來說,說不定哪天自己就會和那一個新的縱隊司令員搭檔。所以易建平對於幾個縱隊司令員,都專門進入過深層的了解。

他知道自己現在的這個搭檔,曾經在三年前的抗聯西征之中損失慘重,他原來所在的抗聯四軍幾乎全軍覆滅。如果不是當時剛衝出日軍集中營不久的一號趕到救援,恐怕時任四軍副軍長的他和當初的軍長,現任軍區政委恐怕也很難幸免。

這次西征的失敗,給當時的二路軍很多幹部心中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二路軍兩個主力軍,幾乎是全軍覆滅,讓很多幹部都難以忘記。而作為當時的副軍長,以及曾經慘痛的經曆,自己的這位搭檔對於此次無後方的大迂回作戰,心裏有一定的壓力也就在所難免。

就像紅軍西路軍失敗後,返回延安的那些四方麵軍的人員,對馬家軍的騎兵心中也留有一定陰影一樣。自己在由紅四方麵軍改編而成的一二九師工作的時候,可是沒有少聽那些在西路軍失敗,部隊被打散後,千裏迢迢孤身一人討飯返回部隊的那些老紅軍提起過馬家軍的騎兵,而且無一不恨得咬牙切齒。

雖然其中有著七分的不服氣。但馬家軍騎兵的凶悍也多少在這些身經百戰,曾經麵對任何敵人也不會皺一下眉頭的老紅軍心中留下一定的陰影。即便是眼下迂回部隊的裝備早已經今非昔比,坦克、汽車、重炮的數量齊全,全軍上下彈藥也極為充足。

而且北麵有陳翰章所部,南麵有關內部隊出關部隊配合,總部也隨時可以空投補給。此次迂回作戰,即便是關內的日軍華北方麵軍和張家口的日軍蒙疆駐屯軍出動,重蹈以前失敗覆轍的可能性不大。

但作為軍事指揮員,麵臨著複雜的戰場形勢,再加上以前多少有些陰影,自己這位搭檔的壓力可想而知。雖說自己對他的某些做法不太讚同,但這個時候還是不要過多的幹涉他的決心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