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眼下正在進行斯大林格勒會戰的蘇軍來說,這個隻是才開始的戰役便已經打的異常殘酷,早上進入戰場的一個齊裝滿員的師,晚上撤回伏爾加河東岸隻剩下幾十個人。平均每三天就填進去一個整師的戰役,無疑又是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還需要多少部隊才能填滿的絞肉機。
在大部分人口密集區域已經處於德軍占領之下,根本就不可能征兵。部隊傷亡又極其巨大的情況下,原本看起來很充足的蘇軍後備人力資源已經多少顯得有些緊張。整個蘇聯國內,幾乎所有能扛起槍的男人,絕大部分都進入部隊服役。
哪怕就是這些人是勞改營的勞改犯,監獄裏麵的刑事犯,隻要你是男的,就給我上前線。對兵員來源如饑似渴的蘇聯人,對於楊震的請求經過再三猶豫之後,蘇聯人最終還是同意了他的這個至少看起來對雙方都有利的請求,在蘇聯人看來,抗聯這個時候提出調派部分人手進入蘇聯海軍,無疑將是對蘇軍兵員一個極大的緩解。在抗聯第一批人員進入蘇聯海軍之後,甚至還沒有等這批人員培訓完畢。蘇軍就將整個黑海艦隊和北方艦隊的水兵,主要是岸防兵力,抽調走了三分之一,用於正在進行艱苦爭奪戰的斯大林格勒以及北高加索戰場。
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之後,原本隻同意抗聯派出的人員不超過兩萬人,此時卻是得到了實惠的蘇聯方麵,一而再的要求抗聯增加選派進入海軍服役的人數。到了四四年底,抗聯在蘇聯各大艦隊服役的人員,已經超過了十萬人。
不過雖然對自己也有好處,但並不意味著蘇聯人任抗聯擺布,抗聯人員想去哪個艦隊就去哪個艦隊,想要接手什麼艦艇就接手上麵艦艇。蘇聯方麵不僅在選擇接手艦隊的時候,緊靠日本的太平洋艦隊,隻允許中國人接手岸防和地麵防空工作,嚴厲禁止中國人接觸艦艇。
在分配中國人的時候,也以遠離太平洋的北方艦隊和黑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為主。即便是在抗聯人員預定接手艦艇的分配上,剛一開始也以魚雷艇、獵潛艇、掃雷艇、護衛艇等近岸小型艦艇,以及拖船、修理船等輔助艦種為主。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及美軍援助的護衛艦、炮艦等大中型艦艇禁止中國人接觸。
直到斯大林格勒會戰之後,因為水兵抽調太多,已經影響到了蘇聯海軍運轉。如果繼續不讓中國人上艦,本就數量不多的大中型艦艇基本上已經無法使用後。才允許抗聯選派的人員,接手了三大艦隊的部分驅逐艦和巡洋艦,以及部分潛艇。
但在太平洋艦隊,除了作戰半徑極短的魚雷艇和掃雷、獵潛、護衛等小型艦艇,以及無武裝的拖船等輔助艦艇之外,別說大型艦艇依舊嚴厲禁止中國人上艦,甚至夠資格承的上艦的軍艦,一律不準中國人上。
蘇聯人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在太平洋艦隊不讓抗聯人員上艦,是怕抗聯人員主動去挑釁遠比自己強大和訓練有素的日本海軍。擔心蘇聯被動的被抗聯拖入對日作戰,讓自己陷入兩麵作戰的境地。
將抗聯選派的人員主要分到遠離日本海軍的北方、黑海和波羅的海三大艦隊,分配給的艦艇又是沒有遠航能力的小型艦艇為主,隻有少量的人員進入潛艇部隊服役。中國人即便是動了歪心,也沒有能力將這些艦艇開回去。
但是到了四四年,在四三年的斯大林格勒會戰收尾階段以及隨後進行的庫爾斯克會戰,以及列寧格勒反擊戰傷亡過於慘重的蘇軍,為了準備大反攻而從海軍抽調更多的水兵到陸軍參戰,才更多的讓抗聯人員接手了艦艇。
沒有辦法,僅僅一個失利的試圖打破德軍對列寧格勒包圍圈的反擊戰,蘇軍就傷亡被俘五十餘萬。參戰的蘇軍沃爾霍夫方麵軍和列寧格勒方麵軍一部基本上被德軍消滅,卡累利阿方麵軍也受到重創。如果不是列寧格勒方麵軍殘餘部隊的殊死抵抗,弄不好蘇聯人固守了已經兩年的列寧格勒就在這次反擊戰中丟掉了。
再加上傷亡巨大的庫爾斯克會戰,以及四二年年底到四三年初成為絞肉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以及其他方向的戰線,蘇軍陸軍傷亡在數百萬人之多。兵力資源,已經出現捉襟見肘的局麵。
就連在遠東地區,用來防止日軍登陸作戰的最後幾個師也被抽調到了西線。以及除了想盡一切辦法從收複地區動員人員參軍之外,蘇軍唯一能夠有現成兵員可以利用的就隻有海軍這幾十萬人了。蘇德戰場上是陸軍主宰,海軍主要是配屬陸軍作戰。放著這麼多兵員不用,難道眼看著陸軍因為缺少補充而一點點的耗幹自己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