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協議,楊震其實並不算太滿意。蘇聯人用來抵賬的那些英國人援助的馬爾蒂達二型坦克,速度慢、火力弱,在東北的天氣裏麵,坦克兩側的擋泥板非但沒有任何作用,反倒是一個相當大的麻煩。可以說除了裝甲略厚之外,這種沒有一點好處的坦克就是一種垃圾。
即便對一切坦克都相當饑渴的蘇聯人自己都不愛要,卻當做垃圾一樣甩給了抗聯。盡管美國的M三坦克性能也沒有好的那裏去,但也比這個家夥要強的多。隻是鑒於蘇軍的現狀,索要T三四坦克作為補償的想法,肯定是得不到滿足。
在中央的勸說和美國人的壓力之下,楊震無論再怎麼不情願,最終還是勉強咽下了這個苦果。要不還能怎麼樣,繼續相持下去時間長了對抗聯也是相當不利的。好在雅克三這款二戰之中蘇軍最優秀空優戰鬥機的技術,多少填補了楊震心中的鬱悶。
實際上對於這場涉及到三國四方的會談以及最終協議的達成,最鬱悶的不是楊震,而是在重慶的國民政府。作為中國眼下美英蘇都承認的唯一合法政府,在這場涉及到中國人的談判之中,卻沒有發言權。甚至連被邀請,都沒有邀請。
眼睜睜的看著屬於中共方麵的抗聯,得到的美國援助比自己多出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重慶哪裏會接受得了?尤其是自己夢寐以求的坦克、火炮、飛機等急需的武器裝備,美國人給抗聯的數量是自己的幾十倍。而自己卻是連步槍都沒有得到幾支。
盡管國民政府再三向美國人提出抗議,並派遣實際上的第一夫人出訪美國,以爭取更多的援助。但奈何還指望著抗聯拖住關東軍的美國人,盡管口頭答應的不錯,但實際上卻是並不怎麼買賬。
該給抗聯的並沒有少一架飛機、一輛坦克,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的物資,是美國人答應給自己的。而給國民政府的物資,卻依舊還是那是那麼的多。這一結果,讓自認為正統,代表中國的國民政府可謂是相當的鬱悶。
盡管多次以切斷美國人通過內地,向東北轉場飛機的航線為要挾,但美國人卻是依舊不買賬。而經濟上和軍備上,都嚴重依賴美援的國民政府卻是無可奈何,更沒有楊震那種敢於與蘇聯人公開撕破臉皮的底氣。
無奈的國民政府,隻能看著老對手一天天的越來越強大,自己的軍隊卻因為缺乏武器而不斷的處於衰弱之中。好在美國人最終答應了給國民政府三十九個師的地麵裝備提前運到,讓國民政府也好賴的得到了一些安慰……
盡管美國答應的三十九個師的武器援助,早在四三年底便已經抵達了中國內地。但這三十九個美式簡裝師的裝備,對於龐大的國民政府軍隊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除了幾個最精銳的軍換裝為美式裝備之外,其餘的部隊依舊是武器嚴重缺乏。
而且這三十九個師裝備的數量,與國民政府想象甚遠。除了步機槍和衝鋒槍數量比較充足之外,重武器的數量嚴重不足。別說和美國軍隊相比數量相差甚遠,就是與已經極度虛弱的日軍相比,也相差甚多。
至於最需要的炮兵裝備,美國人隻給了二百門太平洋戰場上淘汰下來的七十五毫米山炮。中國軍隊最缺乏的重炮,隻給了四十八門一百零五毫米榴彈炮。至於答應的二十四門一五五榴彈炮,還是到了戰爭幾乎快要結束之前才交給重慶方麵。而就這二十四門一五五榴彈炮,還是美軍已經淘汰的一戰後仿製的法國貨。
而在坦克方麵,任憑國民政府嘴皮子都說破了,美國人也隻在四四年中給了一百七十二輛歐洲以及北非戰場上已經淘汰的M三輕型坦克。中型坦克,美國人一輛都沒有給。這個數量,隻抵得上美國援助抗聯的上千輛M三、M五係列輕型坦克的一個零頭。這還不算美國人援助抗聯的三千多輛M四中型坦克。
美國人如此的厚此薄彼的舉動,讓國民政府甚至都搞不清楚究竟是自己還是延安,才是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無論是美國人、英國人,還是延安的盟友,在國際上都承認國民政府才是中國唯一的合法代表。
但在物資的援助上,卻是讓人感覺到延安才是他們眼中的中國合法政府。不僅給予國民政府的援助比給予延安管轄的抗聯少的多,甚至可以用天差地別來形容。而且對於這種援助物資進行分配這種本應該合法政府出麵的行為,卻是沒有一方搭理自己。
別說邀請自己出麵,就是連告知結果的人都沒有一個。包括英國政府在內,三個大國政府就私下裏麵和一個政黨談完了?這種舉動,將國民政府置於何地?到底誰才是他們眼中的合法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