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些日軍士兵很快便發現,在對手步坦協同進攻之下,自己的抵抗根本就是徒勞無益。在抗聯炮火打擊之下幸存下來的前沿工事,在對手坦克炮的打擊之下,猶如被點名一樣一個個的被摧毀。
幾個機槍掩體,還沒有來得及打出幾發子彈,就被抵進射擊的坦克炮一個個的給揭了蓋子。而更讓日軍士兵驚恐的是,失去了機槍火力的掩護。自己手中的三八式步槍,在對手清一色的自動火力麵前,幾乎成了小孩的玩具。自己每打出一發子彈,對手卻能還擊十幾發,甚至幾十發的子彈。
盡管第二中隊殘餘兵力,在那個特務曹長的指揮之下還在試圖拚命的抵抗。但他們的抵抗,在抗聯的步坦協同打擊之下卻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除了一門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的大正十一年式三七平射炮之外,沒有任何反坦克武器的這個日軍前沿警戒陣地,甚至連減緩一下對手攻擊速度的作用都沒有起到。
抗聯發起的多兵種聯合攻勢以猛虎下山之勢,快速撕開了第二中隊以及二十八師團其他前沿陣地的防線之後。根本就沒有做任何的停留,直接向日軍縱深陣地發起快速的攻擊。戰至中午,整個二十八師團一線各個陣地基本上已經是土崩瓦解。
而發生在二十八師團第三聯隊第一大隊第三中隊身上這一幕,不僅僅在查幹泡一線上演,在整個前郭爾羅斯前旗以及扶餘的二十八師團防區,直至新京正麵以及東側的日軍各個防區,都在不斷的重複的上演著。
盡管已經對抗聯的進攻,有了一定的察覺。並且已經命令前沿一線陣地的各個師團做好了戰鬥準備。但是抗聯發起的全麵進攻,依舊多少有些讓關東軍措手不及。當然這個措手不及,並不是日軍對抗聯發動的進攻,一點精神上的準備都沒有。
雖然下麵的部隊因為長期的高度戒備導致的情緒緊張,而多少有些鬆懈,但是關東軍上層,包括各個師團長在內的高級指揮官,腦袋裏麵的那根弦,可是一直都是繃得緊緊的。甚至可以說這些日軍高級軍隊,對抗聯的進攻早已經做好的充分的準備。
隻是盡管早就有所準備,但抗聯采取的這種新式的,在航空兵掩護下的步、坦、炮多兵種協同進攻的全新作戰模式,卻是依舊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從上到關東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下到各個師團的聯隊長,幾乎所有的日軍指揮官,都沒有預料到抗聯居然會一下子湧現出這麼數量龐大的坦克。
盡管在去年會戰時候,關東軍便已經清楚的掌握抗聯有坦克這一實情。但是按照關東軍收集的情報來看,抗聯的坦克數量及其有限。大部分的坦克,還都是沒有裝備火炮的輕型坦克。那裏會想到,此次抗聯一次性就投入了幾百輛的坦克。
而對於日軍來說,雖然在諾門罕一戰嚐到了蘇軍裝甲集群的威力,但是其反坦克能力薄弱的情況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雖然利用在諾門罕戰役中繳獲的蘇製四十五毫米反坦克炮,仿製出了一式四十七毫米反坦克炮。
但是這種日軍最新式,也是威力最大的反坦克炮,眼下卻是剛剛完成研製,還在試製之中還沒有開始量產。包括關東軍在內的所有日軍,此時的主力反坦克裝備依舊是早在諾門罕戰役之中,便已經證明威力極為差勁的九四式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大正十一年式三十七毫米步兵炮,以及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動炮。
除了這三種早在諾門罕戰役之中,就已經無法穿透當時蘇軍坦克的老式反坦克武器之外。剩下的就是在諾門罕戰役之後,為了對蘇作戰而緊急研製的九九式磁性反坦克雷和九九式燃燒瓶兩種單兵反坦克武器。
隻是這兩種武器,在此戰卻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在手頭這幾種反坦克炮麵對著對手大量坦克,幾乎沒有用處的情況之下。抱著這兩種日軍武器庫之中最有效的兩種武器,發起決死肉彈衝鋒的日軍士兵,卻被對手清一色裝備了自動武器,緊貼著坦克掩護的步兵打成了蜂窩煤。
在對手采取的以坦克為主,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新式作戰模式麵前。缺乏有效反坦克武器,便是連最有效果的肉彈攻擊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的情況之下。日軍的抵抗,顯得徒勞無功不說,其防線的瓦解速度便是連日軍自己也是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