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新武器的威力(1 / 2)

而抗聯采取集中裝甲力量突破日軍前沿陣地後,絕不在一線做任何的戀戰。而是將被切割的七零八落的一線陣地交給後續的步兵。裝甲部隊則在配屬步兵,以及航空兵的掩護之下,向著日軍縱深采取快速穿插的戰術,更是讓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日軍無力應付。

盡管在第一波打擊之下反應過來的日軍采取了一切必要的手段,盡管日軍在之前已經修建了比較完畢的工事群。但是日軍幾經努力卻無法製止有著空中掩護的抗聯的裝甲集群,向自己縱深展開大規模的穿插。

如果說在諾門罕戰役之中,日軍已經取得了對抗坦克裝甲集群衝擊的經驗。但是在這場戰鬥之中,日軍卻是驚恐的發現二十三師團在諾門罕戰場上,以高昂的代價換來的經驗卻幾乎沒有任何的效果。

同樣是在鋪天蓋地的炮火,以及航空兵的大力支援下作戰。但是抗聯的裝甲戰術與蘇軍根本就不相同。蘇軍的裝甲戰術,是以坦克為中心單獨突擊。步坦協同作戰不能說沒有,但是協同能力很差。

蘇軍的裝甲部隊往往單獨使用,配屬的步兵數量並不多。這就給日軍采取肉彈攻勢,帶來了一定的機會。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之中,之所以能對日軍形成絕對的優勢,主要依靠的還是坦克數量充足,經受的起損失。

但抗聯此次發起的裝甲集群突擊,卻與蘇軍在諾門罕戰役之中采取的戰術根本就是兩回事。步兵與坦克、炮兵配合極其緊密。每一輛坦克的周圍,都至少有一個班清一色裝備了自動火器的步兵在保護。

麵對著鋪天蓋地炮火和航空兵掩護下的裝甲集群的突擊,還想要照搬諾門罕戰役經驗的日軍,從此次戰役打響的一開始就陷入了被動之中。其戰前沿著兩軍對峙地區煞費苦心修建的大縱深立體式的防禦工事,在抗聯多兵種協同作戰之下,猶如被摧枯拉朽一般撕破。

雖說戰前一個多月的合成訓練多少顯得有些匆忙,但這一個多月的苦訓的成果還是在這場戰役之中見到了效果。坦克與步兵、炮兵密切配合,讓日軍戰前修建的各種工事以及各種應對的戰術幾乎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各種機槍掩體、火炮掩體,不是被T二六坦克上的四十五毫米坦克炮遠距離摧毀,就是被坦克掩護之下,攻擊到日軍眼皮子底下步兵裝備的無後坐力炮以及火箭筒,在極近的距離上炸飛。碉堡裏麵呆不住,被趕出來的日軍,又在炮兵的火力急襲,步兵火力打擊甚至是坦克碾壓之下損失慘重。

尤其是無後坐力炮和自動步槍、平射的十四點五毫米雙聯裝高射機槍這三種第一次投入到戰場上的武器,更是大顯身手發揮了極大的威力。輕便的,一個人扛起來就能跑,就能發射的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在坦克上不去或是行動不便的地方,以及在摧毀日軍反坦克炮工事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其發射的殺傷爆破榴彈、穿甲彈,在對付日軍修建的機槍工事以及半永備工事的時候,顯示出自己的威力。日軍在兩軍陣地之前,修建的大量機槍工事和半永備工事群,幾乎沒有一個能夠挨上這種輕便的,甚至可以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射擊火炮一發炮彈的。

在諾門罕戰役之中與這種蘇軍T二六坦克交過手,現在還是日軍主力反坦克裝備,隻有在極近的距離才有能力擊穿T二六坦克側麵裝甲的九四式三七速射炮。原本想要利用在諾門罕戰役之中被證明極為有效的近距離伏擊戰術,擊毀這些在自己陣地上橫行的敵軍坦克。

但卻沒有想到自己的掩體,卻往往被掩護的步兵使用無後坐力炮與火箭彈,搶在開火之前先被擊毀。用沙包壘成的攻勢,根本經受不住對手那種輕便的,幾乎可以在任何地形之下使用的,兩個人便可以操作的火炮,一發五十七毫米炮彈的轟擊。

而派出去想要將對手掩護步兵驅散,以便給自己創造戰機的己方步兵,卻在對手清一色自動武器的火力壓製之下,傷亡極大。非但沒有能將抗聯的掩護步兵驅散,自己反倒是在反擊之中,遭受了極大的損失。

除了無後坐力炮表現的極為優異之外,新式的自動步槍也在戰場上展現了極大的威力。甚至不用班用機槍出馬,更不用說營連屬十二點七毫米大口徑機槍。兩支交叉射擊的自動步槍,在四百米之內,就能死死的壓製一挺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一個班的火力,就足夠能壓製住一個正麵。

那些舉著手榴彈、燃燒瓶,還有像王八一樣的九九式反坦克磁性雷,試圖采取肉彈戰術的日軍士兵,被這些射速極快,殺傷力卻遠不是裝備手槍彈的快慢機與衝鋒槍可以相比的步槍,打的死傷累累,根本就無法靠近被步兵嚴密保護的坦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