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無意中的默契(1 / 2)

楊震的那個著名的批示,就是根據對眼下國際以及自己周邊的情況綜合分析後得出來的。在楊震看來,這也許是自己從蘇聯人身上刮到的最後一筆白來的物資了。等到一個半月之後,恐怕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既然還有這麼一次機會,就別有什麼顧忌了。

這次楊震實施的這個嶺西戰役,規模雖說極小。與日軍交手的主要是以航空兵為主,但楊震與那個製造了海拉爾血案的二十三師團,在無意之中卻是在戰略上做出了一次可謂是相當默契的配合。從單純的結果來看,這次無意中的配合取得的結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抗聯雖然對這個二十三師團恨之入骨,但正是他們的放狼進屋子的舉動,讓楊震給了那些時刻惦記著趁人之危,從自己原來的主人身上咬下一塊肉的蒙古人一個終身難忘的教訓。徹底打掉了他們的野心,為下一步作戰創造了一個穩定的西部環境。

而且也正是這個二十三師團取道蒙古境內,並將蘇軍儲備在巴音布爾地的物資洗劫一空的逃難行動,也讓蘇軍真正認識到了自己的敵人究竟是誰。沒有讓楊震費多少力氣,就超額敲了一大筆的竹杠。

如果不是這個二十三師團屠殺了海拉爾幾萬骨肉同胞,單憑這次二十三師團對楊震無意中的配合。楊震估計都會給他們發一張最佳配角的獎狀,以資獎勵他們在楊震在與蒙古人戰鬥以及與蘇聯人勾心鬥角時的配合。

實際上蘇聯人並不知道這次為了遏製日軍對蒙古野心,而做的努力實際上壓根就沒有什麼必要。楊震自然是知道的,但他不會那麼自討沒趣的去上趕著告訴蘇聯人。要是讓蘇聯人知道日軍在滿蒙邊境搞出的那些事端,隻是虛張聲勢而已,那還上哪去找這免費的午餐?楊震可沒有那麼幼稚和愚蠢。

事實上一路逃難的二十三師團撤到林西的時候,雖然保持了大致上的建製還算完整,但根本就沒有發起攻擊的能力。若是依靠他們自身的實力別說對蘇作戰,就是與實力極弱的蒙古軍隊作戰都力不從心。

其實進入蒙古境內,並與蒙古軍隊交戰的日軍,並非是真正的二十三師團部隊。而是關東軍為了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恢複二十三師團戰鬥力,從其他部隊抽調的。甚至有一部分駐紮在林西的朝鮮籍偽滿軍,也被換上軍裝後並入了二十三師團。進入蒙古境內進行騷擾作戰的那些日軍,都是後調過來的。

他們進入蒙古境內騷擾,隻是為了糊弄蘇聯人。讓蘇軍以為二十三師團雖然受到了相當的損失,但戰鬥力依舊強大做出的一出欲蓋彌彰的假戲而已。真實目的,是讓駐紮在蒙古境內的蘇軍斷了趁虛而入的念頭。

一路幾乎是潰逃回來的二十三師團撤到林西時,其慘狀不僅讓林西本地的關東軍部隊目瞪口呆,也讓專門趕到林西視察並歡迎他們的新任關東軍吉本貞一中將都嚇了一大跳。這哪兒還是一個皇軍的師團?不知道的人還以為眼前是一群要飯花子。

這些曾經威風凜凜的皇軍士兵,身上的軍裝早就已經破爛不堪。這還是有軍裝的,有的士兵身上穿著的還是繳獲的蒙古軍隊的軍裝。最慘的甚至還有幹脆身上裹著從蒙古境內洗劫來的羊皮的。

如果不是腦袋上的帽子,還是正宗的皇軍製式窩窩頭一樣的戰鬥帽。人也是如假包換的地道日本人,吉本貞一中將差點以為是蒙古軍隊或是那支其他的什麼亂碼七糟的遊擊隊打了過來。其慘狀,讓人可謂是慘不忍睹來形容。

至於皇軍士兵製式的背囊,則早已經換成了蘇軍使用的那種背袋。毛毯一類的東西,更是早就因為輕裝而丟的一幹二淨。而吉本貞一中將更加吃驚的是,這些日軍士兵回到邊境線這邊後,精疲力竭的從口袋裏麵掏出的幹糧即不是日軍製式野戰食品。

而是幾乎每個人都掏出了一種很讓他吃驚的食物,純正的俄式大列吧。早就已經斷糧,這些天一直都是靠著在蒙古洗劫的俄國儲備生活的這些日軍士兵,也早就沒有了以前的挑剔。按照俄國人的習慣,灑上一點鹹鹽就大口的吃了起來。

武器裝備方麵,則更是很慘。重武器全軍上下隻帶回來了四門速射炮、兩門九二式步兵炮。至於其他重機槍以上的武器,早就已經丟光了。不僅全師團原有的武器裝備一件沒有帶回來,就連在阿爾山重新補充的武器都丟光了。

甚至於很多士兵手中的日軍製式三八式步槍,換成了彈藥相對充足的俄國製造的莫辛納幹步槍。這種本身長度甚至於超過三八式步槍,帶上不可拆卸的長長棱形刺刀後更加長的嚇人的步槍,幾乎比一般日軍的個頭還要高出不少。矮個子的日軍士兵,拿著這種比自己個子還要高步槍看起來相當的可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