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拿的要心安理得(1 / 2)

對於李延平的擔心,讓楊震微微一笑道:“老李,你說的這些我也想過。不過我們要的就是這個時間差。再說能讓一向小氣的他們這次如此的大出血,恐怕還有別的原因。二十三師團雖然已經撤出蒙古地區,可不代表著這幫家夥離開所謂的滿蘇邊境太遠。”

“相對於關東軍的其他師團,與蘇軍在諾門罕交過手的二十三師團,是與蘇軍最熟悉的一個師團。這個師團無論放在哪裏,對於蒙古始終就是一個威脅。如今駐紮在蒙古境內的蘇軍已經大部調離,剩下的根本就無力支撐整個蒙古防禦。隻要我們在興安以西諸省保持強大的兵力,日軍就輕易不敢在進入蒙古境內。”

“而且老李,不管蘇聯人的目的是什麼,但眼下對我們卻是最為有利的。隻要對我們有利,我們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那裏的輕裝備雖然不是我們需要的,但是火炮,尤其是大口徑的一二二和一五二榴彈炮卻正是我們急需的。”

“至於那些輕裝備,按照蘇聯人在巴嘎班迪儲備的武器數量來看,我們用那批武器和彈藥可以按照我們的編製,武裝關內部隊的兩個師。就算關內部隊暫時也先用不到,我們也可以作為儲備嗎。”

“沒有人會嫌裝備咬手的。這些零八式莫辛納幹步槍,還有捷格加廖夫輕機槍,雙輪式馬克沁重機槍,威力和可靠性,至少比日軍的三八式步槍和歪把子輕機槍要強的太多了。留著作為儲備也算是不錯的,雖然都是他媽的二手貨,但有總比沒有要強的太多了。”

“這批裝備都先儲備起來,等打通與關內的陸路聯係後,全部移交給中央。至於我們要抓緊時間熟悉蘇製大口徑榴彈炮的使用方法,以便在下一步的作戰之中能夠派上用場。這些蘇製榴彈炮雖說有些太笨重了,但他的威力和射程可比日式榴彈炮強的太多了。”

楊震猜測的結果雖然不能說百分之百的準確,但是至少猜中了大部分。的確日軍已經撤離蒙古,但二十三師團卻並沒有遠調,就駐紮在林西至魯北一線。以便隨時可西進蒙古,北上海拉爾。

當然科瓦廖夫在簽訂這個協議的時候,還不知道日軍已經全部撤離了蒙古。但事後,蘇聯人非但沒有追究這兩位,反倒是在原有答應的輕武器供應數量上翻了兩番。七點六二毫米子彈幾乎達到了上億發。

而且都是按照抗聯的要求,在最短的時間之內交付的。交接的時候,倒是把去接收的軍區後勤部的一位副部長給弄愣了。裝備的數量雖然沒有增加,但是對抗聯的油料供應卻痛快的多了。不在像以前那樣,能拖就拖。整個五月份以及六月上旬的油料供應量,幾乎比去年十一月份到四月份的總體數量還要多。

接到軍區後勤部的彙報,楊震倒是笑了笑沒有在意。他知道目前已經進入對蘇作戰最後準備的德軍對蘇聯西部地區的偵察越來越頻繁。雖說德軍盡力隱蔽自己的偵察行動,但是這種偵察行動不可能一點都不暴露。最起碼航空越境偵察是無法隱瞞的。

盡管那位蘇聯領袖依舊不相信德軍會在今年進攻蘇聯,甚至為了避免給德國人找借口,就連越境的德軍飛機都不準擊落。但蘇德邊境的火藥味是個人都能聞的出來。在眼下這個時候,東部邊境的穩定與否,對於蘇聯人是相當重要的。

在楊震看來,這批裝備隻是蘇軍為了保證東部所有戰線的安全,而付出的一些收買費用而已。因為如果說抗聯之中的別人不清楚,但楊震卻知道蘇德邊境此時的火藥味已經有多濃烈了。

而相對西部邊境上的麻煩來說,在所謂的蒙古與滿洲日軍控製區接下來出乎蘇軍總參部甚至楊震意料的麻煩,讓楊震對這批超額交付的彈藥和物資,拿的更加心安理得。所以對於後勤部的請示,楊震隻批了一句話:“給多少要多少,拿的要心安理得。”

就在這批彈藥的交接過程之中,相對於火藥味已經很濃的西部戰場來說,實際上對蘇聯人來說東部邊境眼下也出現了不小的麻煩。日軍二十三師團雖然撤出了蒙古境內,但是依舊駐紮在距離蒙古邊境不遠的林西一線。邊境線上雙方小規模的衝突依舊不斷。

盡管收回了上萬名被俘軍隊,再加上又征集了部分人員,總算將部隊又恢複了編製的蒙古人民軍,在衝突之中根本就不是日軍的對手。幾次邊境作戰,沒有了蘇軍火力支援的蒙古人民軍被打的很慘。而且新征集的部隊需要訓練,這支蒙古人民軍目前麵臨的形勢依舊是兵力不足。

但眼下大部分兵力已經開始西調的駐蒙蘇軍,對這些蒙古人民軍可以提供的支持力度也相當的有限。而麵對日軍在邊境線上的挑釁,駐蒙蘇軍早就沒有了當年諾門罕戰役時候的反應力度和速度,更沒有了當年的底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