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1 / 2)

說到這裏,木村兵太郎一躬身道:“司令官閣下,我認為我們現在應該接受大本營的意見。全力整訓部隊,加強對其根據地的封鎖線,削減其持續作戰潛力。靜觀其變,坐等國際形勢的變化。同時不惜一切代價加強對其所謂根據地的滲透,收集我們急需的情報。”

“從大本營的這封電報上來看,德國人對蘇俄動手也就是幾個月之內的事情。以德軍目前兵鋒之勝,戰術與裝備之精良,即便是強大的英法兩國都輕易的被擊敗。而裝備陳舊的蘇俄軍隊,恐怕很難抵擋。隻要蘇俄戰敗,對於抗聯來說也就意味著釜底抽薪。”

“失去了後援的他們,也就失去了一切維持戰爭下去的物資來源。就算他們有兵工廠,但是軍事裝備並不是一個簡單兵工廠能夠解決的。沒有了上遊產業的支撐,沒有了生產彈藥的銅,沒有製造槍炮以及炮彈所有的鋼,沒有了生產發射藥的無煙火藥,沒有了油料的支撐他們還拿什麼維持戰爭?拿什麼東西來維持他們打下去的決心?”

“滿洲是支那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但是所有的工業基礎幾乎全部都集中在南滿。而北滿除了采礦業和伐木業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的現代化工業。司令官閣下,一支軍隊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建立,但是維持一支軍隊的現代化工業卻不是能在短時間建立起來的。”

“司令官閣下,對一支沒有現代化軍事工業支撐的軍隊來說,一旦所有的外援渠道被切斷,他們的戰鬥力下降將會極為明顯,甚至隻能是勉強維持戰局而已。這一點,在支那關內戰場上已經得到了驗證。”

“在關內戰場上,帝國在切斷了所謂重慶國民政府所有對外交通之後,支那軍的戰鬥力就成一個明顯下降的趨勢。即便是其所謂最精銳的中央軍,每個士兵每天消耗的彈藥量已經降到了三十發。每個師裝備的步槍和輕重機槍數量,已經不足戰前的一半。重慶的支那軍之所以還在抵抗,隻不過是占了支那領土廣大的地利而已。”

“而對於抗聯來說,他們還沒有重慶政府那樣的底氣。重慶政府自身的軍工生產雖然無法滿足軍隊的需要,但其有限的軍工產量,還能維持其軍隊的最基本的消耗。炮彈用鋼,以及發射藥的產量,還能勉強夠用。”

“而對於他們來說,我們目前並沒有發現有任何的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化工等軍工上遊產業建設的跡象。也就證明他們的所有軍工原料全部依賴進口。一旦在蘇俄自身難保的情況之下,絕對不會再繼續對其提供軍工所需的原料。”

“到時候,沒有軍工原料來源,他們的彈藥補給也就無從來源。而現代化戰爭打的是什麼,就是兩個字鋼鐵。沒有了充足的彈藥供應,他們的戰鬥力還能不能維持這麼強悍,我看恐怕是沒有這個機會了。”

“我建議您服從大本營的命令還有一點原因。司令官,北滿雖地域廣大,但人口與南滿相比極其稀少。滿洲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南滿,以北滿地區的人口的基數,並不能支撐他們建立起一支龐大的軍隊。”

“與我們可以從國內,甚至朝鮮獲得源源不斷的新兵補充相反。因為人口數量的,尤其是適齡男子數量的限製,他們的兵員補充極為吃力。他們無法承受關內支那軍那種在戰場上巨大的傷亡代價。”

“而且北滿地區地形複雜,開發的又是整個滿洲最晚的地區。本身就不是滿洲傳統的農業區。整個北滿在滿洲,糧食的產量並不占據主要地位。而北滿地區有限的糧食產量,很難長期維持一支軍隊的消耗。”

“隻要失去了蘇俄的物資支援,又沒有現代化的工業基礎可以支撐他們的軍事工業。更沒有龐大的人口和充足的糧食產量,來支撐與我們消耗。到時候,我看就連食鹽都需要進口的他們,拿什麼和我們打?我們就算慢慢的耗,都能將他們耗死。”

“所以在下認為,我們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轉攻為守。將前沿各師團的部署態勢,由攻勢轉為攻守兼備型。以防止其南下,向吉林等產糧區進攻。同時對其所謂的根據地進行嚴密的封鎖,絕對不能讓一粒鹽、一兩棉花、一尺布、一斤糧食、一滴煤油,流進其所謂的根據地。”

“還有將所有戰線以南三十公裏以內的所有滿洲人,全部強行的向南遷移。即是仿製有人膽大包天,違反關東軍的命令,向其所謂的根據地走私他們急需的物資。二也是破壞其補充兵員的來源。寧可戰線周圍寸草不生,也絕對不能讓其獲得一兵一卒的補充。”

“同時在局勢並未明朗之前,適當的集中一批兵力在一線與其進行一些小規模的作戰。一是消耗他們的物資儲備。最關鍵的就是在其兵員補充困難的情況之下,盡可能的削弱其有生力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