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1 / 2)

而且在日軍之中,現在還流行一種觀念。那就是如果日軍北上進攻蘇聯,就是中了美英借機削弱日本國力的圈套。畢竟與資源富饒的東南亞相比,除了木材和凍土帶之外,什麼都沒有的西伯利亞對於日本來說,是一塊即便吞下了也難以咽下去的骨頭。

別說眼下西伯利亞除了冬季的酷寒和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以及多年凍土帶之外,什麼都沒有。蘇聯的大部分工業和已經開發的礦產資源,都在歐洲部分。而那裏距離日本實在太過遙遠了。與蘇聯開戰,日本除了空損國力之外,隻能是為別人買單。

對於日本來說,觸手可及的西伯利亞即便有日本急需的戰略資源,以日本目前的科技實力以及相對美英還比較弱小的國力,也壓根就無力承擔開拓那裏永久凍土帶,所需的天文數字一樣的費用和技術。

北進對於日本來說,除了空耗國力之外,根本就撈不到什麼好處。北進對於日本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所以,在軍部之中很多的人認為,北進是美英兩國為了消耗日本國力而搞出的陰謀。

而與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相比,東南亞不僅資源豐富,而且有現成的西方人已經完成開發,已經大規模投產的礦山可以直接利用。各種稀有戰略金屬的開采,即方便也省事。那裏還有蘇聯遠東地區所沒有的橡膠和石油,以及日本人平日裏吃慣了的大米。

最關鍵的是,東南亞的西方殖民地軍團的戰鬥力與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幾十萬飛機、坦克、重炮裝備齊全駐軍相比,戰鬥力弱的可以忽略不計。尤其在歐戰全麵爆發之後,東南亞的歐洲列強駐軍中的精華已經被抽調一空,剩下的隻能勉強維持當地的治安,根本就不是大日本皇軍的對手。

這些殖民地軍隊與精銳的大日本皇軍相比,戰鬥來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大日本帝國此時向東南亞用兵,以大日本皇軍精銳的戰鬥力來看,即便目前歐洲戰場上唯一還在苦苦支撐的英國從北非和歐洲抽調出兵力回援,皇軍早就已經占領了整個東南亞。

至於另外兩個在東南亞占據了大片殖民地的法國和荷蘭,日本人更沒有放在眼裏。這兩個國家連本土都丟了,還有什麼資本可以用來翻本。去年皇軍進入法屬印度支那,那些法國人不是照樣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在諾門罕戰役之中,飽嚐了蘇軍一頓由火力和鋼鐵組成老拳的日本陸軍之中,已經有很多人在狠狠的撞了南牆之後,便立即正確認識到自己與蘇聯的不足,而將目光轉向了資源更加豐富的東南亞。

眼下大本營中很多人,一改之前的強烈北進態度,而再三要求將日軍的下一步戰略行動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由北上改為南下,目標從蘇聯的西伯利亞改為東南亞的歐洲列強的殖民地。

盡管南下派在目前的陸軍之中,並沒有完全的占據上風。但隨著美國禁運的力度,一步步的加強。這些人的數量不僅在大幅度的增加之中,而且他們的態度,已經開始能夠左右天皇和陸軍首腦。

畢竟對於日本來說,東南亞的石油是極為重要的。在美國隨時有可能徹底切斷日本石油來源的情況之下,占領目前已經無主的東南亞。尤其是石油產量豐富的荷屬東印度群島,取得豐富的石油資源,已經關係到日本能不能生存下去的關鍵。

與軍中的那些狂熱派相比,擔任過多年的駐外武官,現在已經是關東軍大將司令官的梅津美治郎卻是深知美國與日本的實力差距究竟多大。所以他才會對日本國內的情緒,尤其是軍中的狂躁情緒深感到憂慮。

德國人已經開始製定進攻蘇聯的計劃,這一點作為日軍高層的梅津美治郎多少也有所聞。所以相對於軍中逐漸開始膨脹的南進派相比,作為日軍最大的一個海外重兵集團最高軍事指揮官,梅津美治郎大將更傾向於在德國進攻蘇聯的同時,日軍北上與德軍配合東西夾擊蘇聯,以便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擊敗蘇聯,蘇聯對滿洲以及日本和朝鮮的威脅。

大本營在戰略上的分歧,讓梅津美治郎大將很是不滿。今天他之所以將那個他一貫看不順眼的參謀長找來,就是希望他能勸說一下他身後的那位陸相。不要輕易的被軍中那些南進派所迷惑,輕易的同意對美開戰。同時商討關東軍下一步的行動方案。

梅津美治郎私生活嚴謹,沒有一般陸軍將領那樣生活糜爛。自十餘年前妻子死於肺結核之後,一直未在另娶。所以在這座豪華、富麗堂皇的關東軍司令官官邸之中,除了衛兵之外,就隻有一個貼身副官和勤務兵,因為沒有其他人而顯得空蕩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