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久經商海的考驗,又是見多識廣。九一八事變之前,曾經多次去北平、天津、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眼光也遠非我輩之所能相比的。所以晚輩想要請老爺子出山,為我們指點一下迷津。而且晚輩心中尚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還需要老爺子的大力協助。”
聽罷楊震的話,老人沉吟了一下後道:“老百姓對於一種新式貨幣的接受能力以及信心,是建立在有效的經濟基礎和你們在戰場上實力上。隻要你們在戰場上不斷的取得勝利,老百姓對於你們發行貨幣的接受程度,也會不斷的提高。”
“不過,你們發行貨幣的時候,也多少要考慮一下貨幣的質量。現在看,你們發行的這種稱之為人民幣的貨幣,印刷過於粗糙,甚至采取的還是石印的技術,防偽性能幾乎沒有,這也難怪老百姓很難接受了。”
“我也知道你們之前的條件很艱苦,你這個幾十萬大軍的統帥每日也不過是粗茶淡飯。我聽小袁說起過,您自己的配車每日用油都是要算計的。在貨幣的印刷上,一下子投入太多的力量,也不太現實。”
“但楊將軍你們也要考慮,自民國以來貨幣混亂,各方麵隻要稍有實力都發行自己貨幣,以便斂財。先北洋政府,後國民政府屬下的中國、交通兩行發行貨幣,日本人開辦的朝鮮銀行發行貨幣,甚至一些大大小小的錢莊也發行貨幣。”
“僅僅東北就流通過大洋、奉鈔、龍元票、銅元票、日本軍票、朝鮮銀行發行的金元票、日元,俄國人的羌貼。甚至還流行一些其他的如晉鈔、河北票子之內的關內貨幣。即便是奉洋,也要分為大洋和小洋的區別。”
“這些貨幣,如南滿流行過的河北票子,壓根純粹就是一些軍閥為了籌集軍費斂財而發行。貨幣大多粗製濫造不說,甚至連準備金都沒有。這些貨幣根本就沒有流通的能力,卻用槍杆子逼迫老百姓接受。
“奉係推出奉洋後,雖然短時間穩定住了東北混亂的金融形勢。但連年內戰,軍費開支過於浩大,奉鈔也在不斷的連年貶值。加上為了爭奪東北金融權,日本人在暗中不斷的攪合,奉洋也曾經幾度崩潰。直到日本人建立所謂的偽滿州國後,強行統一東北貨幣,才穩定下來。”
“這些年老百姓深受貨幣混亂之苦,對一些貨幣心理上本身就排斥。加上你們發行的貨幣印刷實在是有些粗糙,老百姓不接受也就不足為怪了。老百姓辛辛苦苦幾年,甚至幾十年,積攢點了那麼一點點的積蓄。一旦遇到貨幣不穩定通貨膨脹,也許幾十年的積蓄就成了一堆廢紙。”
“讓多年來深受貨幣混亂之苦的老百姓,去接收一種粗製濫造的貨幣,楊將軍咱們換位思考,您覺得可能嗎?尤其在你們還沒有取得完全優勢的情況之下,老百姓手裏拿著你們粗製濫造的心裏會怎麼想?”
“會不會也覺得你們是為了籌集軍費,而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楊將軍,您還年輕,可能沒有有過那種經曆。辛辛苦苦一整年,卻換來的是廢紙一樣,貶值速度比發行速度要快的鈔票,您會怎麼想。”
“讓老百姓接受你們印製的鈔票,一是改進印刷技術,在技術上也要采取一些手段,讓那些鈔票看起來至少像是鈔票,而不是一張廢紙。哈爾濱本地就有偽滿銀行的貨幣印刷廠,完全可以利用該廠的設備改進一下鈔票的印刷品質嗎。”
“二就是你們在戰場上要多打勝仗。勝仗打的越多,老百姓自然信心也就越足,這些貨幣也就逐漸流通起來了。還有一點就是物價一定要保持穩定,隻要不出現通貨膨脹,貨幣大幅度貶值的狀況、循序漸進的一點點推進,老百姓接受這些新貨幣是早晚的事情。”
“一種貨幣的發行,不是想要多少就印刷多少的。而是要根據你的經濟政策,以及市場的接受能力來製定的。特別是在戰爭期間,對於目前整體實力還處於劣勢的一方,推行一種全新的貨幣,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要讓老百姓對一種新發行的貨幣建立信心,尤其是不能像日本做的那樣,使用刺刀推行。強行推行、強迫兌換,雖然在一時之內可以見到效果,但時間長了隻能讓老百姓對你們失去信心。”
“既然不能強行去推行,那麼就要想盡一切的辦法,保持物價的穩定,也就是說保證市場供應的充足。隻有物價穩定了,不出現通貨膨脹,保障新式貨幣的購買力。這樣一來,也就建立起老百姓對於這種貨幣的信心了。隻要老百姓信心建立起來了,就可以利用市場的手段,逐步的采取兌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