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老而彌堅(1 / 2)

說到這裏,袁父看了看楊震依舊年輕的麵容道:“你們進駐哈爾濱後,對於糧食和煤炭、棉布、火柴以及煤油,等居民必須生活物資實行統供統銷,按照計劃供應。也就是說所有的糧食和煤炭資源全部掌握在你們手中。

“這些物資都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隻要控製住這幾樣,不出現市場斷檔的情況,就可以基本上保證不出現通貨膨脹的情況。這樣做雖說有些會傷及到民心,但是卻將控製物價最有效的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且雖說采取了計劃供應,但每個老百姓按照你們規定的數字,雖然不會有太多,但手中每個月還能有少量的存糧。後生可畏啊,單憑這一手,就讓想趁機搗亂的人,都無法去搗亂。”

“楊將軍雖然年輕,但也是統兵幾十萬的一方大員。當年東北軍的少帥,也不過如此。應該知道戰爭打的是什麼,說通俗點就是鈔票。你們現在搞江北的那一套,我可以理解。在戰爭時期,將有限的資源用到軍事上,是一種無可奈的選擇。”

“但楊將軍,我並不是以來賣老。有很多的東西,我覺得並不是那麼絕對的。有些事情,我還是事先提醒的為好。對於江北搞的那一套所謂計劃經濟,我這些年來閑暇之餘也多少有些研究。”

“對於工業化建設,經濟發展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我雖然不主張全盤西化,但也不主張江北的那套體製。江北這些工業建設,與之前的沙俄相比,的確是不可同日而語。但什麼都統一在國家手中,長期以往體製勢必要僵化。”

“所有的物資控製與調撥權,全部掌握在國家手中,產品由國家統一分配。這種做法在工業發展初期,以及戰爭時期可以采取。這種做法,可以將所有的資源和一切可以調動的資金,用於發展工業。也就是說以舉國之力,全力去辦一件事情。”

“但長久以往,絕對不是長久之計。工廠生產多少東西,能不能賣出去,生產的東西不管多老舊,質量如何,都不用操心。那麼自然沒有人去考慮研發新的產品,改進生產質量,提高生產效率。”

“甚至工人幹了多少活,都無人理會。幹多幹少,都是一個樣。時間長了,勢必要引起工人的懈怠。沒有人願意幹活,因為幹多幹少都是一個樣,都領那麼多的工資,工人自然也就沒有積極性。”

“日本人雖然是侵略者,在我中華大地上燒殺劫掠無惡不作。但他們在經濟上的一些做法卻也有不少是我們可以借鑒之處。日本人搞經濟,還是有一套的。明治維新後,日本經濟雖然始終無法與歐美列強相比,但幾十年來卻將中國拉下了不止一籌,這其中的道理應該值得我們深思。”

“以敵為師,這並不是什麼難堪的事情。早在鴉片戰爭後,滿清國門打開的時候,就有人提出師夷之計、以製夷。當時滿清政府可是剛在英國人那裏吃了敗仗,忙著割地賠款。尚且很多人都知道去學習外人的東西,更何況近百年後的我們?”

“外人的經驗隻要與我們有利,不管是英國、美國、德國的,還是江北的,哪怕我們自己現今的敵人日本,都應該去學習。隻要對我們的發展有利,大可以采用拿來主義嗎。但學習,也要分怎麼去學。”

“國情有別,我們不能原封不動的照搬人家的經驗。要集采眾長走出一條我們自己的道路來,這才是我們經濟發展的最終應該選擇的道路。財源的來源,應該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隻要經濟發展了,財源自然是不愁的。”

說出這番道理後,老爺子想了想道:“不過,眼下要讓老百姓對人民幣建立起信心,的確是一個當務之急的事情。畢竟貨幣,是一個國家金融的基礎。貨幣不被認同,也就意味著金融不暢。”

“這樣,為了配合你們推行人民幣,我這個人應該可以幫你們一些忙。楊將軍,眼下正值早春你們的軍隊又到了換裝時候。我明天就發布一個聲明,宣布我旗下的兩個棉紡廠今後接受你們棉布的訂貨。所有貨款,全部以人民幣結算。”

“另外,我旗下的火磨廠、餐館和旅店,今後也全部以人民幣結算,不在接收偽滿貨幣。尤其是政府的訂貨,全部以人民幣結算。今後我旗下所有產業的工人,薪水也全部以四成人民幣,六成偽滿幣開始,並每個月逐漸提高人民幣與偽滿幣的比例。”

“最遲四個月之後,將全部以人民幣的形式發放。同時,我以個人資產作為擔保。如果人民幣在這期間大幅度貶值,我個人將出資補足所有工人工資中兩種貨幣的差價。我這個人,這些年雖然一直受日本人的打壓,但在這哈爾濱還是有一定名望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