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援與為難(1 / 2)

聽到張鎮華有些調侃的話,邊上自進來後就顯得沉默寡言的熊大縝,不由的同樣苦笑道:“老張,你可別調侃我了。今年軍區換裝任務這麼重,我現在隻擔心無法完成軍區交待的任務,那還有心思想著休息?再說,我來東北是做事的,又不是來休息的。”

說罷,熊大縝轉過頭來對著楊震道:“一號,如果老張是來叫苦的話,我就是來求援的了。人手,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人手。不是那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更不是那些昨天還拉著黃包車,一個大字不識的車夫。”

“我要的是那些在經過短暫培訓之後,能快速上崗的有些文化水平的人。一號,我現在至少需要二百人以上機械、冶金,還有機電和物理方麵的大學畢業生。再弄不來人手,一號我根本保證不了下一步的工作。”

“我們按照軍區部署,對日式九一式一零五加農炮已經完成逆向測繪,但是卻遲遲無法量產。雖然現在有美國優質鋼材,但幾經努力現在月產量卻依舊不足十門。對於日式山炮的仿製,也同樣出現這種問題。”

“當然這與我們之前又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更為急需的五十七毫米和二十三毫米高炮、十四毫米高射機槍的研製之上,以及對五七無後坐力炮的生產上也影響了對這兩種火炮的仿製有關係。”

“當初鑒於軍區在火炮上一直維持著一定數量的儲備,戰役之中又繳獲了大批的火炮。山野炮以及其他的各種火炮,並非最急需的裝備。所以我們將生產的重點轉向了更為急需的高射武器,以及反坦克武器上。”

“但隨著新工廠的陸續開始建設,以及兵工廠新的機器設備抵達,人才短缺的情況隻能越來越重。您答應我的人才,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到?尤其是冶金和機械方麵的人才,我們現在更是急需。”

“還有,今年的中學畢業生能不能給我調撥一部分。不用多,一千人就可以。美國專家和技術人員已經到位,現在需要培養我們自己的技術員。而且軍工廠新的機器設備已經抵達,需要大量的有文化工人。”

“一號,所有的工業,人才是基礎。我們再不抓緊時間培訓,恐怕就要來不及了。最起碼,這些工廠投入使用後,總得有我們自己的技術人員吧。還有,兵工廠的那些新機器設備也需要人去操作吧。”

“沒有了人,什麼都做不了。現代化的工業,需要的是有文化的工人。不是那些還在上著掃盲班,認識的字還不到一籮筐的大老粗。美國人運來的那些機械我看過了,雖然有部分是二手貨,但大部分應該都是最新式的。”

“沒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很難在短時間之內掌握並達到使用的標準。而且不趁著美國人的技術人員在根據地,抓緊時間培訓我們自己的技術人才。這些機器設備一旦出現損壞,依靠我們現有的力量根本就沒有辦法維修。”

聽到熊大縝的這個要求,楊震不由的一陣陣的頭疼。二百名冶金和機械、機電、物理的大學生,倒是好解決。在淪陷區和國統區秘密召集的第一批人才,已經或是由上海抵達海參崴,或是已經由晉察冀軍區秘密轉送延安,近日就可以抵達根據地。

尤其留在淪陷區的各個教會大學畢業生,畢業後除非落水當漢奸,或是取得留學的資格,否則就業很難。而大多數這些教會大學畢業生,雖然在外國人管理的學校讀書,但畢竟都是熱血青年,沒有幾個人願意當漢奸。況且美國人也不願意自己教會辦的學校,為日本人效力。

在美國政府的默許,甚至是有意無意的幫忙之下。經過地下黨組織的努力以及嚴格甄別後,上海、北平等幾個教會大學集中的地區,從去年到現在已經召集了兩千多名應往屆的理工科畢業生。

僅僅在燕京大學和輔仁大學、聖約翰大學這三所個留在淪陷區最好的教會大學,就招收了四五百名的去年畢業生。甚至不少因為各種原因留在淪陷區的教授,也拖家帶口的準備來到東北。

與此時還有大量租界,並有最大港口交通很方麵上海不同。在北平這個日軍戒備森嚴的華北方麵軍駐地,將幾百名大學畢業生運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盡管很困難,但在平西地區部隊的協助之下,總算將這些人平安的送到了晉察冀軍區駐地。

為了緩解楊震手中高等科技人才奇缺的情況,楊震在延安期間中央甚至建議他與美國人研究一下,想辦法將留在淪陷區的幾所美國所屬的教會大學動員來東北。由中央負責在各地淪陷區招生,並轉運到東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