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認為還不夠多(2 / 2)

“這兩種火炮調撥給關內部隊,也不影響抗聯的戰鬥力。至於野炮,現在我們主要還是依賴繳獲和江北之前提供的,自行生產的產品,目前現在還在試製之中,暫時還無法自行製造。要是一下子抽調太多,可就要影響我們下一步作戰了。”

“軍工生產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一個良好的基礎,所有的事情隻能一步步的來。我們幾經努力,現在的生產能力還是有限。甚至就連仿製的武器,都與原廠的有相當部分差距,”

“所以我們在為關內部隊準備的這個炮兵編製,是在綜合考慮多方麵實際情況之後拿出的一個結果。當然,隨著我們的軍工生產能力不斷的擴大,以及關內部隊的訓練改善,我們還會根據需要為關內部隊炮兵擴大編製的。東北地區的軍工廠,不單單是抗聯的兵工廠,也是我們全軍的兵工廠。”

楊震的話,讓主席和老總聽得可是相當的津津有味。不過對於楊震後麵的話,老總卻是擺了擺手道:“你不要多心。你的用意,中央還是清楚的。而且這件事情,你們已經解釋過了,也就沒有必要再解釋什麼了。不過即便自己有能力生產足夠的彈藥,但也不能大手大腳。”

對於老總的話,楊震搖了搖頭道:“老總,這不是浪費。我們也是從艱苦的環境中過來的,知道現在的局麵來之不易。但我並不認為這些炮彈用到訓練上,是浪費。隻有平時練的越精,軍事技術越是過硬。真正到了戰場之上,我們才能盡可能的去避免浪費。”

“比如說老總,您在戰場上指揮讓一門火炮去摧毀對手一個碉堡。這個炮兵因為之前沒有打過幾發炮彈,手法過於生硬,打出去的炮彈都落空了。而此時部隊又處在一個關鍵的節點上,您說會不會影響戰局的發展?”

“老總,您是老兵了。戰場上的形勢變化,您比我還要清楚。戰鬥打起來,後方的補充彈藥什麼時候能上來,那就隻有天知道。在關鍵點上要是因為炮兵業務不熟練,浪費了部分炮彈,而後方的炮彈又遲遲送不過來,那可就真的要命了。”

“還有,在戰鬥之中,炮兵的作用不僅僅是摧毀敵軍的工事,還要壓製敵軍的火力。在炮兵對射之中,火炮的射擊精度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你打人家十炮,一發沒有命中。人家打你一炮就命中,那麼還談什麼火力壓製?”

“日軍的炮兵技術,老總您也相當的清楚。其炮兵射擊的精度、火力壓製的準確度,以及炮火的反應能力,都是相當的出眾。我們現在心疼這些訓練用的炮彈,到了戰場之上那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來。”

“都說好槍手,是用子彈喂出來的。實際上好的炮兵,也可以說是用炮彈喂出來的。隻有平時訓練跟上去了,在戰場上才不會因為訓練不精,影響的戰鬥的發展。炮兵不是步兵,步兵一個人訓練不足,影響不到大局。因為他的身邊還有眾多的同伴可以去彌補他的不足。”

“但是炮兵卻不一樣。一個炮班操作水平差,火炮發射精度差,影響的不單單是他自己。尤其是在我們的炮兵數量,以及火炮性能與日軍還有一定的差距情況之下,一個炮班甚至可以影響到一場戰鬥的進行。”

“十五發的訓練基數,可能有些同誌認為將這些炮彈白白的用在訓練中,而不是戰場上也過於浪費。但我說,這些還遠遠的不夠。日常訓練中的節儉,到了戰場上是要付出血的代價的。尤其是在麵對日軍這種訓練有素的軍隊時,這些省下來的東西,早晚都是要找回來的。”

“更何況各個軍區選送的這些人,都是作為種子和指揮員精心選拔而來的。要是他們都學藝不精,我們還能指望他們帶出更多的好炮兵?至於您說的那種實戰中火力壓製模式,應該是專門為關內同誌安排的,讓關內同誌進行一下實戰的鍛煉。”

“畢竟訓練場上再怎麼訓練,也比不上實戰。隻有經過實戰的考驗,我們的部隊才能真正的領會到炮兵在戰火之下的操作。單炮精確火力打擊,炮組的編成和交叉火力急襲,炮群的覆蓋射擊。多個科目實戰演練,兩千發炮彈的數量並不算多。”

“最關鍵的是我們需要的是盡快形成戰鬥力,所以在短時間之內打出去的炮彈,會有些多。但這也是一個別無辦法的辦法。要是慢吞吞的一年打不了幾發炮彈,那麼等他們真正形成戰鬥力也就不知道猴年馬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