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糧食的問題(1 / 2)

對於葉超的擔心,楊震皺了皺眉頭道:“咱們部隊裏麵有沒有自幼在這片山區長大的人,最好是當過獵戶,熟悉野獸習性的人,下點套子想辦法弄一點野物嗎?這裏山連著山,植被又茂盛,野生動物應該不會太少。打上兩頭野豬,再加上幹糧我想應該夠我們補充體力了。”

“總之還是那句話,我們要盡可能的減少一切暴露的機會。即便在這裏,我們也不能放鬆警惕。誰也保證這裏沒有敵軍的小規模的搜索部隊?誰能保證這裏的山民不貪圖賞金,向敵人告密?”

“你是作戰科的副科長,應該知道,三戰區除了正規軍之外,還有形形色色的保安部隊。這些人戰鬥力雖然不強,但都是地頭蛇,又是專門用來控製地方的,我們更應該多加小心一些。不管怎麼樣,小心總是沒有大錯的。”

對於楊震的堅持,葉超無奈的搖了搖頭,轉身按照他的部署去安排了。這赤坑山上的野豬數量是不少,但開槍打倒是容易暴露行蹤。單純的下套子,又那裏那麼容易去搞到足夠近千人吃的野豬?

這裏也算的上老區了,群眾基礎還是不錯的。派個人下山買上一點糧食,也不見得會暴露。就算買不到太多,至少也能緩解一下燃眉之急。如果實在擔心部隊的行蹤暴露,購買完糧食之後,部隊可以立即轉移嗎。政委,這實在有些過於小心了。

對於葉超搖頭的原因,楊震心裏麵很是心知肚明。在皖南近兩年後勤穩定,雖不能說衣食無憂,但好賴不用在餓肚子,不用像幾年前打遊擊時候每天都在為一頓飯而去戰鬥的生活,讓有些人的思維方式變的簡單。

自新四軍組建後,國民政府和三戰區,雖說在多方麵克扣,也發生過數次欠餉。而且數量相對於一個軍來說也少的可憐,隻有中央軍一個師七成的軍餉。但對於這些在深山老林過慣了衣食無著的軍人來說,畢竟有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經費來源,不用在為了一口吃的去拚命。

有了穩定的經費來源,有了至少在表麵看來還算穩定的補給,讓部隊中很是有一部分忘記了他們曾經有過的最基本生存本能。雖然現在是冬季,但這皖南的山區卻要比零下三十多度,到處都是雪的東北好過的多。

這裏植被茂盛,野生動物也不像是後世那樣被貪心的人幾乎一掃而光。野豬、各種食草動物有的是。下幾個套子,弄幾頭野豬,足夠大家就著幹糧吃上一頓的了。運氣好的話,在弄上兩頭鹿,那就是更是美味了。

更別提,這滿山的竹林裏麵還有一種後世盡管已經大麵積人工養殖,但卻因為營養豐富以及特別的味道,卻依舊被炒成天價的特殊美味。雖然是冬季,但是隻要有竹林,找到這些家夥的藏身之處,卻是並不困難。

在這富饒不下於東北的皖南山區,想要弄到滿足千把人一頓吃的肉食,雖說有點難處,但並不是辦不到。至少在這一片山區,山區農業的最大害獸,野豬的數量可是相當的多。但這些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卻是整整打了三年艱苦卓絕遊擊戰爭的他們給忘記了。

這一帶部隊有群眾基礎這不假,但是他們卻是想的有些片麵了。隻考慮到群眾基礎,卻沒有考慮到糧食的流通量會不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力。這裏地處皖南山區腹地,人口數量並不多。而且因為地形限製,本身就不是糧食的產地。

這裏的居民,大多以采藥和狩獵為生。即便是大戶人家,也是伐木、種植茶葉為主。雖地處江南,但糧食的產量並不多,可購買的糧食數量更是有限。要想買到足夠一千人一頓吃吃的糧食,按照每人一斤的數量來計算,也要一千餘斤。

而這個數目,對於周圍的幾個不大的山村來說,可謂是天文數字。就算老百姓為了支持部隊,將所有的糧食貢獻出來,能夠湊足數量。但為了自身的生存,他們勢必還要去山外購買糧食。

一旦有大量的糧食突然進山,肯定會引起周邊糧食價格的波動。而這不是不引起某些人的注意力。三戰區和三十二集團軍的作戰參謀不是傻子,相反他們的情報收集能力還有一定的水平。如果這種異常情況還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力,那這個軍隊的情報係統也就等於沒有一樣。

俗話說,軍隊未動糧草先行。糧食是一支軍隊生存的最基本要素,沒有了糧食,即便再強大的軍隊也會不戰自敗,畢竟皇帝也不差餓兵嗎。封鎖自己的對手,最重要的就是封鎖糧食流通的渠道。隻要控製了糧食,也就意味著控製了對手發展,甚至生存的根本。

地處深山的幾個山村,突然買進大量的糧食,這就意味著這裏麵肯定有什麼異常。自己從三溪至蔡家橋一線突圍,行蹤已經暴露。如果赤坑山一線的糧食再出現異常,那麼傻子都知道自己現在肯定掩蔽在赤坑山一線。也就意味著,自己的行蹤將會徹底的暴露。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