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真的很累(1 / 2)

累,真的很累。這是到皖南這一個月來,楊震現在的最大感受。雖然北上之前,他除了最終敲定行軍路線之外,極少插手軍事準備工作。將其全部委托給了軍長和副參謀長,自己主要抓的是理順關係,矯正軍部內部不正常現象。

但就這個單單理順皖南部隊內部相對複雜的關係,重新建立起軍長的信心,就讓楊震感覺比在抗聯的時候打一場大規模的會戰還累,還要耗費精力。為了盡快讓軍長恢複他本應該有的狀態,在準備期間楊震基本上沒有插手軍事工作,全部交由軍長負責。自己則盡可能的不去插手。

楊震一方麵充分的放權,但另一方麵軍長卻是在狀態上,尤其是自信心的恢複卻是始終不盡如人意。在很多事情上的猶豫不決,瞻前顧後,隻要楊震一有不同的意見,便馬上閉口不言。從來沒有過堅決的時候。使得最終還是讓楊震分擔了大部分的壓力。

除了之前的準備工作,在北上行動開始之後,能不能將困守在皖南的這近萬幹部、戰士,以及大量的知識分子、歸國抗戰的華僑,平安的帶到江北,完成中央交予自己的任務,避免這近萬部隊重蹈自己後世所知道皖南事變的覆轍,更是讓楊震承受了難以想象的壓力。

先前戰略上的遲疑不決,使得皖南部隊周邊的形勢已經極為惡化。雲嶺周邊的隨時可以變成敵軍的友軍,不是一個師,甚至不是一個軍,而是七個師。隨時可以投入戰鬥的就有五個師。

兵力與裝備上懸殊,加上幾乎所有的製高點都控製在人家手中。讓皖南部隊陷入了一個極為不利的態勢,從一開始就始終處於被動。一旦真的拉下臉來開打,不是那麼容易可以輕鬆解決的。

皖南現今的情況與自己當初在東北不一樣。當時在東北,當時幾乎沒有任何退路,更是一窮二白的自己除了拚死一搏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而當時那支由戰俘組成的小部隊,無論怎麼做都沒有任何的顧及,可以放手一搏。因為沒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更沒有什麼牽掛。

但是在皖南卻不一樣。這裏不僅僅有近萬的幹部、戰士,還有大批的對於新四軍來說極為寶貴的知識分子和藝術家,以及相當數量的高級指揮員。說是輕裝,所攜帶的物資,除了彈藥和糧食之外,盡可能的堅壁起來。

但是這些寶貴的非戰鬥人員本身對一支軍隊來說,就可以說是相當沉重的一個負擔。這些人隻經過少量的軍事訓練,大部分沒有配備任何的武器。身體素質,也遠不如普通的幹部、戰士。在強行軍的時候,掉隊的大多都是這種人。

在行軍之中,部隊不僅要在方方麵麵的照顧他們。還要派出專門的掩護部隊,專門收容保護他們。看著這些行軍速度很慢,行軍的時間隻要一長,就叫苦連天的知識分子,楊震有時候真的很撓頭。

雖說你們的戰鬥力在筆頭子上,在大腦之中,而不是在戰場之上。但好賴你們現在是軍人,早就已經不是老百姓了,平時也要經過必要的軍事訓練吧。就算沒有人會真的讓你們上戰場,但是體能也得跟得上吧。至少在情況緊急的時候,你也要有逃命的本錢啊。

可眼下倒好,到了部隊一個個還是書生氣十足。看那小胳膊、小腿的,楊震感覺自己一個能打一群。從北上撤離行動一開始,還沒有走多遠,剛一渡過青戈江就出現大量掉隊。一個人還得安排一個戰士看著他們。

皖南雖說也是前沿,但畢竟也算是後方。這裏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是整日被日偽軍清鄉、掃蕩弄的雞飛狗跳的華北各個根據地無法相比的。看到這裏甚至可以用養尊處優來形容的知識分子幹部,楊震多少有些搖頭不語。

這些人在皖南相對和平的環境之下,可以說都被寵壞了。一個個不能說養尊處優,但也沒有強到那裏去。要是放在華北,恐怕一次大掃蕩都挨不下來。在後世自己知道的皖南事變中,這些知識分子能夠安全突圍的基本沒有。包括軍部的女兵在內,絕大部分都損失掉了。一部分犧牲,大部分被俘。

這些寶貴的財富,除了先行利用合法鬥爭手段送走的之外,最終還是沒有能夠保存下來。而在皖南上萬人的部隊之中,最終能夠突圍出去的兩千多人,大部分還是那些老遊擊隊員與經曆過長征的幹部以及戰鬥骨幹。

而現在,對於楊震來說。這些人別說像自己知道的曆史那樣成批的損失掉,就是丟掉一個,都是難以接受的。任光的犧牲,楊震表麵上雖然裝作無事,但是內心卻相當的難過。這不僅僅是一個團職幹部犧牲的事情,更是中國損失了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