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月初,這款被命名為四零式雙二十三毫米高射炮正式開始量產。由於是優先裝備,這款高炮生產進度很快。當月便利用進口的優質美國炮鋼生產出七十門。隻要鋼材到貨及時,預計到五一前後,可以完成預定產量。
現在東北軍區下屬的各個兵工廠全部在滿負荷運轉。十四點五毫米雙聯高射機槍,雙二十三毫米高射炮,再加上對蘇聯陸續提供的坦克進行改進以及新式機槍、彈藥的生產,讓軍工廠歇人不歇機器的二十四小時的連軸轉。
雙二十三高炮和十四點五毫米高射機槍的正式投入量產,讓楊震總算解決了心頭的一塊大心病。有了這兩款性能極為優良的高射武器,主力作戰部隊的野戰防空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
尤其雙二十三毫米高炮這種後世蘇軍研製的,專門用來針對美軍戰術噴氣式轟炸機的高炮,對付這個時代的日軍戰術飛機沒有任何的困難。其一千五百米的射高,兩千米的射距,每分鍾二百發的射速,遠遠領先於這個時代任何一種小口徑高炮。
不僅日軍飛機,就是這個時代任何一種戰術飛機。除了用於高空轟炸的戰略轟炸機之外,這個時代任何一種飛機,隻要進入這種高炮的射程之內,幾乎沒有任何逃脫的可能。其三百六十度環射的能力,更是這個時代的任何一種高炮沒有的。
這款還是牽引式的高炮雖說不適合後世已經全部機械化和摩托化,並裝備了種類齊全防空導彈的蘇軍。但相對這個時代來說,仍舊不失為一款劃時代,甚至可以說領先這個時代的武器。
有了這種高炮和十四點五毫米雙聯裝高射機槍作為戰術防空裝備,這樣蘇聯方麵提供的中口徑和大口徑高炮,可以用在工業區和城市的防空上。在加上上周美國人已經空運到延安的雷達,對於楊震來說簡直就是雙喜臨門。
看到這些,楊震總算知道中央為何啟用專用密碼給自己發這封電報。自己與美國人的協議,還有東北軍區的軍工生產都是絕密。在中央也隻有主席和老總幾個人知道。尤其是那兩部雷達的事情,更是絕密中的絕密。
東北軍工生產能力和水平,一切都是絕密。這不僅僅是楊震的要求,中央也極為重視。尤其是關係到新式武器的生產,中央更是特別的重視。否則也不會啟動特殊的密碼,將這封電報轉發給楊震。
中央在電報末尾還再三要求楊震,東北軍區的事情還是要抓。雖然此時人在皖南,但他還是東北軍區的司令員,東北軍區的事情還是要管,絕對不能放鬆。東北軍區有任何情況,中央會及時轉發給楊震。
看完中央的電報,雖說挨了罵,但楊震心頭卻很是高興,心中的大石頭更是落了地。隻是可惜,皖南部隊沒有可以與東北直接聯絡的五十瓦以上的大功率電台,隻有十五瓦的電台,無法直接與東北聯係。想了想,楊震還是起草了一封電報,由中央轉發給東北。
在電報上,楊震除了給東北軍區下達了死命令,那兩部雷達要盡快投入使用,並且要形成真實的戰鬥力,而不僅僅是紙麵上數據。而且不單要盡快的投入使用,還要想辦法摸清楚雷達的結構,並盡快的仿製出來。就在楊震起草完電報,並將其翻譯成密碼。剛剛將密碼本放進自己軍裝兜裏麵,還沒有來得及找李慧蘭。李慧蘭卻是自己先來了。看著有些焦急的李慧蘭,楊震將手中已經加密完畢的電報遞過去後才道:“出什麼事情了?”
李慧蘭接過電報後,沒有回去發報,而是有些焦急的道:“政委,我剛剛在電台上截獲一封敵七十九師給三十二集團軍的一封彙報電報。我利用之前破譯的密碼,經過改進後將這封電報破譯出來了。”
說到這裏,李慧蘭自信的道:“他們軍以上的電報加密的方法還可以,至於師一級的密碼,太簡單了。他們使用的打亂排列密碼法,密碼排列的順序並不複雜,甚至可以說很簡單。而且密碼的更換頻率很慢,甚至半年也不更換。”
“有時候我也在想,他們吃了多少虧,怎麼就不長點記性。在與日軍作戰之中,就因為多次被日軍破譯了密碼,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相對他們來說,日軍的密碼則嚴密的多。更換頻率也很密集。”
“如果沒有繳獲的原始密碼本,隻單憑電報的內容,破譯起來極為困難。雖然有一定的規律,但規律的變化卻是很大。很多的時候,隻能依靠日軍的行動部署,一點點的摸索著破譯以前截獲的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