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對曆史進程改變的擔心,在皮爾遜少校釋放出美國政府的好意後,楊震沒有絲毫的猶豫的立即擬定了一個所謂的短劍計劃。這個計劃其實沒有什麼太特別的東西,隻是將他自己所熟知的曆史進程半真半假的提前寫出來而已。
第一份的情報已經發走,結果很是讓楊震興奮。其收獲之豐富,讓楊震這個後來者,也多少有些始料不及。不說別的,單單這近似乎白送的幾百架作戰飛機,就足夠自己建立一支強大的戰術空軍了。
而最讓楊震有些吃驚的是,不是美國人願意的數量可謂是相當龐大的飛機,而是提供的那兩台雷達。在美國人所有提供的武器裝備之中,這種雖不起眼,但是卻改變了世界空戰史的裝備卻是讓楊震最心動的。
對於雷達這種雖不直接上戰場,而且外表醜陋,像是一幅刀架一般武器的威力,楊震可是心知肚明。雖說眼下的雷達還是以電子管為主,不僅探測距離有限,而且也笨重的可以,抗幹擾能力幾乎沒有。
但有了這兩部雷達,總比目前還依靠人力防空監視哨要強得多。有了這兩部雷達,自己對未來重工業區的防空作戰,可就是省下了大力氣。雖說自己的雷達也在秘密的研製之中,但由於人才的匱乏,還處於試驗狀態。距離正式投產還不知道猴年馬月。
現在有了這兩部美國雷達,自己不僅解決了防空的大問題,還可以通過這兩部雷達了解到美國最新的技術,解決目前所遭遇的困境。對於中國人的山寨技術相當有信心的楊震,相信隻要有實物可供參考,加上自己提供的先進經驗,一定會研製出更先進的雷達。
甚至還有可能製造出這個世界上第一批雷達預警機,以為自己下一步開展對日空襲,創造有利的戰場態勢。至少不用付出太大的傷亡和損失。對於二戰航空史很清楚的楊震,知道在美國開口援助大型轟炸機之前,自己如果想要打擊日本本土,所依靠的隻有中型轟炸機。
對於自己目前唯一能獲得的,也是唯一成規模的伊爾四轟炸機,其作戰半徑雖然能抵達日本本土。該機在載彈一千五百公斤的時候,可以從佳木斯起飛直抵日本本土。但隻擁有兩挺七點六二毫米機槍,一挺十二點七毫米機槍的該機,防衛火力極其薄弱,根本無法與火力接近變態的美式轟炸機可以相比。
而且,在明年日本陸軍航空兵新式的一式戰鬥機即將試飛,海軍的零式飛機即將量產的情況之下。依賴這種火力薄弱的轟炸機,在缺乏航程足夠的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之下,展開對日轟炸。如果沒有可靠的掩護,損失將會很大,甚至會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
自己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可以飛抵日本本土,進行全程護航的戰鬥機。而且在二戰航程最遠的雅克九式戰鬥機以及美製P五十一野馬式戰鬥機出現之前,自己手頭上也不可能擁有航程可以為對日轟炸全程護航的戰鬥機。
即便美國答應的這些飛機全部如數運抵,但是就算航程最遠的P四零戰鬥機,在加掛副油箱後從佳木斯起飛,也隻能勉強抵達日本本土。而且滯空時間最多也隻有十分鍾不到。這十分鍾,在對方擁有大量防空兵器的前提之下,掩護自身火力薄弱的轟炸機進行轟炸根本就不夠。
不過,雖說自己目前還沒有航程足夠的戰鬥機。但是自己現在手頭上已經有了電子幹擾機,如果能再研製出雷達預警機,至少可以對轟炸機群實施提前預警。使得轟炸機得以規避,以避免出現更多的損失。這對於轟炸機生產線還在紙麵上,等投入批量生產時候,已經不知道何年何月。
楊震隻知道這個自己費勁千辛萬苦,才從蘇聯人手中騙來的轟炸機生產廠,至少一年之內是肯定不會生產出一架轟炸機。既然已經下定決心開展對日空襲,在補充來源很有可能會相當困難的前提之下,采取其他的一些方式以減小損失,幾乎成了楊震唯一的選擇。
對於美國人能提供雷達技術感覺到很意外的楊震,在皮爾遜少校通報了情況返回後,馬上給此時已經經過蘇聯抵達美國的彭定傑發了一個絕密的密電。在密電上,楊震清楚的告訴彭定傑,隻要美國人提出的要求不算太離譜,所有的要求可以全盤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