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要遵守科學規律(2 / 2)

說到這裏,熊大縝皺了皺眉頭道:“一號,除非聘請到至少兩百名外國專家,同時我們自身動員至少五百名此方麵的人才。采取邊建設,邊學習的辦法。還有,采取邊建設便開工。完工一部分,就開工一部分的辦法。”

“同時所有的建築物全部采取用水泥預製板以及鋼筋拚接,頂棚不用鋼筋混凝土,全部采用石棉瓦。就像蘇聯的大型工廠在初期建設的采取的辦法一樣。這樣工期可以大大的縮短,不過有一點,就是工程的質量恐怕不像磚混結構,采取圈梁那種堅固。”

“我曾經與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唯一的中國籍土木建設專家談過,這種工程建築可以縮短一半的基建時間。但是抗震性能極差,別說大型地震,就是一場中等規模的地震,恐怕也堅持不下來。”

“不過,他也曾經說過,如果我們及時開工的話,可以暫時先用此種建築方法建設臨時廠房。不過在建設的時候,要盡量縮小建築麵積。同時在臨時廠房外圍繼續采取傳統的建設方式,重新修建廠房。等外圍的廠房修建完畢後,在將內部的原來臨時廠房拆除。”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在加快施工速度的同時,保證廠房的質量。畢竟對於一座工廠來說,基礎設施甚至壽命在幾十年以上。如果將所有的使用壽命加在一起,大體算下來還是很合算的。尤其適用於我們眼下的情況。”

“隻是按照他的這個做法,我們的鋼筋混凝土的消耗量可是要至少增加一倍以上。雖說我們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繳獲了兩座日資水泥廠,基本上可以解決水泥的問題。但是鋼筋的問題,我們到目前還需要全部的進口。”

“畢竟我們在年底需要幾座大型工廠同時開工,而且僅僅按照紙麵上的規模來看,需要建設的建築物的數量將是一個空前的規模。要是完成這些基礎建築物的建設,再加上後續建設所需的鋼筋數量不會是在少數。”

對於熊大縝的建議,楊震卻是微微皺了皺眉頭,又轉向了李延平、郭邴勳以及軍區後勤部長張鎮華,想要詢問他們的意見。按照熊大縝的這個想法,所有建築所需的原材料等於翻了一番。

而這個數目,對於軍區目前的財力來看,能不能支撐的住,不影響其他資金的使用,還是一個未知數。如果因為這些工廠的基建,引起軍區財政的崩潰,是楊震絕對相當不希望見到的。

接到楊震的目光,李延平和郭邴勳對望了一眼後,搖了搖頭道:“一號,如果我們按照熊大縝的這個建議,單單進口所需鋼筋的數量,就要遠超過我們的預算。這還是我們能從江北購買到所需鋼筋的前提之下。而且單靠我們的軍區財政,目前也根本就支撐不了這麼一大筆的資金。除非,我們動用那筆特別的外彙。”

對於熊大縝的建議,郭邴勳卻是搖了搖頭道:“實際上一個工廠的建設,最難的不是在基建。而是在設備的定製以及安裝。基建方麵,如果我們緊一緊,好好的計劃一下,采取晝夜不停的施工,應該可以在兩年之內完成所有的基建項目。”

“實際上對於我們來說,影響土木基建的速度一個是天氣,第二個就是缺乏相關的人才。我看這樣,人才的方麵由軍區解決一部分,政治部在根據地內部動員一部分。至於天氣,我看不是沒有辦法解決。”

“冬季是沒有辦法了,北滿零下三四十度的溫度,就算有那麼大的保暖帳篷,也沒有辦法搞建設。我看這樣,可以先打出框架,安裝頂棚。然後各種設備進入,進行安裝調試。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雨天的影響。”

“北滿地區到處都是茂密的森林。我看有些東西,完全可以利用木板房暫時代替預製板、鋼筋結構。老熊,你可以參考一下江北的木板房建築方式。采用雙層的木板房,同時在內使用帆布包裹。加上供暖,我看完全可以不影響裏麵的生產。”

“至於外圍的基建可以用你說的辦法,邊生產邊建設。而且這些木板房的建設,也比預製板容易的多。畢竟根據地內的木匠要比土木工程師多的多。原料,我們可以自己很方便的在內部解決。”

“不過,這個辦法你可以找那個給你出主意的工程師研究一下,有沒有可行度?畢竟我們也要遵守科學規律。你也可以參考蘇聯方麵建設西伯利亞工業區的經驗。我感覺有些問題,隻要我們做的細致一些,不見得沒有解決辦法。有句話叫做盡信書不如無書,同樣我們也不能盡信專家。雖說他們是專家,但是很多的時間太過於認死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