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要遵守科學規律(1 / 2)

對於軍工部,楊震的要求,卻遠不是說的這麼簡單:“還有,隨著軍區訂購的坦克抵達,你們要協同好裝甲兵做好對蘇軍坦克的改裝。既然附加裝甲已經試驗成功,那麼就要盡快的投入批量生產。蘇軍出售給我們的坦克都是老式的T二六型和快速型,裝甲都過於薄弱。”

“我們不是有上萬輛坦克的蘇軍,一場戰役下來過大的損失,將會在很長時間之內無法彌補過來。在無法改變原始性能的前提之下,附加裝甲是我們唯一可以有效加強這些老式的蘇式坦克防禦性能的唯一辦法。所以,你們軍工部要加快速度。”

“從江北傳過來的資料,第一批二百一十輛坦克,最慢下周便會運到。所以你們要加快速度,不能讓人員等裝備的情況出現。還有對新運抵的蘇式坦克的通訊係統改善,要同樣要加快速度。

“你們規劃內所有的軍工廠,一定要在最快的速度投產。最重要的鋼鐵、有色金屬兩個廠子,我隻能給你兩年的時間。老兄,時間留給我們的機會不多了。曆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時間,也不多了。”

“如果不能趁著眼下世界一片動蕩的機會,抓住對於我們來說,也許是最後的發展機遇。我們將來再想引進類似的工業,將會付出更多難以想象的代價。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更會付出難以想象的代價。”

楊震頓了頓後,看了看有些麵帶難色的熊大縝,微微搖了搖頭道:“我知道你們軍工部的壓力現在很大。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之下,既要保證新式武器的生產,又要完成對部分日式火炮的仿製。還要組建一大批新的軍工企業。”

“但想想那些在戰場上流血犧牲的戰士,我想很多的困難應該不是不能解決的。人才匱乏的情況,軍區會想辦法幫你們解決的。但是老熊,對於現在,我隻能說即便趕鴨子上架,你也要給我上架。有什麼困難提前說,包括我在內,軍區所有的人會全力以赴。”

聽到楊震的這番話,熊大縝咽了咽唾沫,有些艱難的道:“一號,不是我叫苦。現在的情況是軍工部已經實在有些難負重荷了。輕武器的生產,隻要原材料的數量足夠,我可以保證按照軍區的要求,明年五一之前拿出足夠給部隊換裝的裝備。”

“但兩年之內將汽車廠、新的化工廠、原油冶煉廠、有色金屬冶煉廠加上鋼鐵廠、化工廠,還有江北方麵答應的坦克生產線、飛機生產線一大批的項目投產,這實在有些困難。即便美國人運來的設備都是現成的,但依靠我們自身的實力,還是無法實現這個目標。”

“可我們現在要專家沒有專家,要技術人員沒有足夠的技術人員。別說別的方麵,就是連最基本的土木、基建方麵我們都嚴重缺乏相對應的人才。此次會戰在攻占哈爾濱後,雖然招到了一批偽滿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係的畢業生,可這些人大多都是初出茅廬。”

“甚至很多人連實習場都沒有上過,一下子要搞出這麼多的項目來,實在很吃力。一號,我知道軍區已經想辦法從美國請到一批專家來,而且也在與江北方麵協調聘請一部分的專門人才。但一號,這都需要時間。”

“而且部隊中的知識分子有限,即便請來專家,也有很多方麵無法配合。無論是關內新動員來的大學生,還是北滿就地參軍的大學生,雖說抗日熱情都很高,但是他們很多人都缺乏類似的經驗。”

“還有,北滿的氣候您也不是不知道,眼看著今年馬上就要上凍了,也就是說今年我們已經無法在開展任何的土建項目。而在北滿一年之內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無法施工,可按照我們的發展規劃以及嚴格按照科學規律辦事,僅僅基礎建設就需要兩年的時間。一號,您總不能讓我們在露天的環境之下,生產汽車和飛機、坦克、重炮吧?”

“而且對於我們來說,現在最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人才,尤其是有經驗的人才太缺乏了。按照我們目前的工業規劃,僅僅冶金方麵就需要至少一百五十人的專門人才。而現在,我們手頭上的人還不足所需的三分之一。”

“人才,始終是掣肘我們發展的一大阻力。解決不了人才匱乏的問題,一號,我們的軍工發展永遠隻能是一個藍圖。我們總不能總依靠外國專家吧。解決不了我們自己的人才,所有的藍圖隻能是空想。”

對於熊大縝的叫苦,楊震想了想道:“如果軍區在明年年初之前,給你解決二百名各方麵的人才,你能不能讓這些工廠在兩年時間建立起來?我是說全麵投產,而不是僅僅將工廠建立起來。”

楊震的答複,讓熊大縝隻能搖頭苦笑道:“一號,您也是大學畢業生,應該知道科學規律不能違背的道理。二百名人才,對於我們目前的需求來說隻是杯水車薪。還有,我們在一片空白的基礎上,白手起家。兩年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