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夢想與現實的差距(2 / 2)

陳翰章在撤退的時候,按照總部的命令不僅將自己控製區內的勞力和可以利用的物資全部帶走,將所有公路、鐵路上的橋梁全部炸掉。鐵軌全部拆卸掉,動用汽車運回國內。甚至就連電線杆子,或是用炸藥攔腰炸斷,或是用坦克綁上鋼絲繩一根根的拽倒。

在撤回國內後,陳翰章並未直接退回根據地,而是按照總部的命令搶占了東寧、琿春交界處的所有製高點。在陳翰章回撤的同時,在汪清與琿春交界處的王效明也開始逐次收縮兵力,按照總部的要求脫離與日軍的接觸。

隨著王效明的撤回東寧境內休整,至九月二十八日此次曆時四個月的會戰全部結束。楊震所部以近六萬人的傷亡為代價,先後殲滅日軍五個師團全部,三個師團的大部,兩個師團各一部總計十餘萬。解放了偽滿濱江省、龍江省、黑河省的廣大地區。

在戰鬥之中,不僅殲滅了大量的日軍有生力量,還殲滅日軍大量的戰車、重炮等聯隊。在空戰中以及地麵戰鬥中,摧毀日軍飛機上千架。並攻克關東軍在東北地區最大的兩個要塞群,東寧、虎頭要塞。以及密山等地的所謂的國境陣地。

楊震所部在對日軍作戰繳獲了大批的武器裝備。不算各種大口徑重炮,僅僅步槍就繳獲了五萬餘支,以及近萬挺輕重機槍,其他軍用物資數量無數。從日軍各個要塞工地,解救出勞工八萬餘人。

此一戰過後,按照楊震的估算,就算日軍實施全麵動員。補充完畢此次會戰帶來的傷亡,也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此戰過後,至少半年之內,雙方基本上可以肯定不會有大戰發生。

因為此戰過後日軍損失的不僅僅是人力,還有龐大的物力。關東軍七成的重炮、八成的坦克,九成的航空兵,都在此次會戰中灰飛煙滅。要想將此次作戰損失的巨大武器裝備補充完畢,按照目前日本本土的軍工產量來看。沒有一年的時間,根本就做不到。

關東軍這一戰被打殘了,但是在這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鬥之中,楊震所部也傷亡極大。到會戰完全結束,為了補充兵員,整個生產建設兵團所有適齡服役男子全部征兵。如果不是楊震早有準備,從蘇聯進口了一批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已經接近成熟的莊稼都無人收割。

麵對著因為兵力損失過大,實際上已經是無兵可用,大片地區隻能由各種各樣的偽滿武裝擔任警備的關東軍。已經極度疲勞,同樣因為部隊傷亡過大,有生力量已經耗盡的楊震所部,隻能就地轉入防禦、

接到王效明已經撤回東寧的電報,楊震看著麵前的大幅東北地圖卻是有些鬱悶。雖然明知道部隊已經精疲力竭,急需休整。但麵對著已經日軍防禦兵力相當空虛的大片地區,甚至連所謂的偽滿首都新京都已經無兵力防守的局麵,楊震依舊有些不甘心。

楊震知道,如果等日軍緩過氣來,再想收複這些地區無疑難上加難,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但目前兵力已經使用到了極致的局麵,卻是讓他實在有心無力。眼前自己的對手是日本關東軍,但他們的後麵還有一個亞洲最發達國家作為支撐。

關東軍損失多少,以日本本土幾千萬的人口,損失的兵力很快就可以補充回來。要是再從朝鮮征兵,補充的速度隻能更快。而自己,麵對著人煙稀少,即便加上新解放區人口也不過幾百萬的北滿。自己以一隅之地,對抗整個日本,還是有心無力。

楊震明白不能一口吃一個胖子,事情還得一步步的來。部隊需要一點點的發展壯大,而戰爭也要一年一年的打。一口氣將日軍徹底的趕出中國領土,隻能是一個夢想。至少目前看,隻是一個夢想。

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實現這個夢想,最終還要自己和所有的人去努力,去拚搏和戰鬥。要付出無數人的鮮血和犧牲,才能一步步的去實現。而現在,也隻能去想想。能做的是不斷的增強自身的實力,為早日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

揠苗助長的事情,不能做。如果不顧現實,強行南下恐怕隻能會適得其反。關東軍雖然在此次會戰之中遭受到重創,但是在日軍中國派遣軍建製內還有大量的兵力。如果日軍想的話,其在中國關內的部隊利用鐵路,可以快速的抽調回東北。

除了關內日軍隨時可以調到東北參戰之外,在楊震的身邊還有下轄三個師團建製的朝鮮軍。即便楊震有心南下,但是麵對隨時可以大量增援的日軍,也不得不強行壓下一鼓作氣解放全東北的夢想。這就是夢想與現實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