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當務之急(1 / 2)

楊震在軍區直屬偵察旅已經全麵換裝仿後世八一步槍的情況之下,卻為部隊下一代步槍出奇的選擇了後世被罵的很慘,在部隊中很是不受歡迎的六三式步槍,並不是單純的為了眼下還不可避免的白刃戰。

更是因為六三式步槍的性能還是極佳的,其射擊精度遠遠的超過了一般步槍,無論是威力還是射速在設計出來的年代,都極為出眾。其性能遠不是想象的那麼不堪,性能不次於AK四十七自動步槍與SKS半自動步槍。而且增加了點射,可以做到既連射,也可以用點射的功能節能彈藥。

至於在後世,這種步槍惡評如潮的原因是這種步槍生不逢時。設計的時候,正趕上大躍進。大規模量產的時候,又正趕上文革動亂。在全國大大小小的兵工廠同時上馬的情況之下,設計時候的規範和標準卻無人監管……

而且各個兵工廠為了趕進度,粗製濫造不說,還自行簡化大量的必要生產工藝。造成了下發部隊後,這種性能原本不錯的自動步槍事故頻發。導致部隊幾乎無人願意要,甚至喊出了還我半自動這樣的倒退口號來。

在對越作戰時候,也導致了重新換裝五六半自動的部隊,在清一色裝備AK係列以及中國早年援越的五六式自動步槍的越軍時,單兵火力全麵落於下風。後來緊急又生產了一批,以及從撤裝後庫存中抽調了一批生產比較規範的六三式步槍,緊急給部分前線部隊換裝。

這些六三式步槍又將五六式半自動步槍換裝後,在對越反擊戰後期作戰中大放光彩。曾經兩支步槍交叉射擊,死死的壓製住越軍一個機槍火力點。隻是此時在戰場上的表現挽回了一些聲譽,但已經無力回天了。

其實這種步槍的性能還是相當的優異的,基本性能上超過美蘇兩國大規模裝備的AK四十七與M十四自動步槍。楊震曾經分別試用過文革前、文革中以及文革後生產的步槍。隻能感歎這支性能優異卻生不逢時的自動步槍不是毀在戰場上,而是倒黴在生產廠之中。

楊震提交給軍工部的圖紙,就是文革前的原始圖紙經過他的老部隊在訓練時候,自行改進的圖紙。別的部隊擅自改動武器,那是罪無可恕。但是在楊震的部隊,是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自行改動槍支的。

而且楊震的那個部隊槍械高手相當多,經過這些人改進的六三式步槍,除了保持原本的高精度射擊水平以及動作可靠等優點之外,早已經沒有了以前的槍托鬆動,機匣、槍管容易變形,甚至射擊時向後冒火星等缺點。

實際上文革前嚴格按照原始圖紙生產的六三式步槍可供更改的設計,除了木托易裂和不能使用五六式自動步槍的三十發彈匣之外並不多。如果後來生產的六三式步槍,都嚴格的按照原始圖紙生產,也許就不會再有自己所了解的那樣命運了。

楊震的部隊在執行秘密任務的時候,嫌新換裝的八八式狙擊步槍穿透力小的官兵,又不愛用八五式狙擊步槍。便將八八式狙擊步槍的瞄準鏡裝到六三式自動步槍上,當狙擊步槍使用。因為無論這支槍有多少的缺點,但是有一個優點是一般的步槍難以比擬的。就是高射速下的高精度。

六三式步槍在設計的時候,因為作戰環境與中國軍隊曾經經曆過的戰爭環境已經大不相同。在世界上各國普遍裝備了短自動步槍,甚至小口徑步槍。白刃戰幾乎已經不存在的情況之下,以半自動步槍為基礎設計的類似手動步槍外形的六三式步槍,已經落後於整個世界潮流。

但是在現在,在與受過嚴格白刃戰訓練,其近戰水平可謂世界第一的日軍作戰之中,白刃戰還是很難完全避免的情況之下。這種基於半自動步槍設計自動步槍,絕對正適合眼下的戰場局麵。尤其在近戰時,與日軍普遍裝備的手動步槍相比,火力凶悍不說。其三棱刺刀的殺傷力,遠遠超過日軍使用的劍形刺刀。

不過這種步槍雖然性能優異,但並不是眼下最急需的產品。對於部隊來說,現在最急需麵對的問題是解決防空武器數量不足,以及選擇一種可以替代已經落後的三七反坦克炮的武器裝備,而不是步槍的升級換代。

與防空武器和無後坐力炮相比,楊震將這種武器的換裝放在了一年之後。而且楊震並不打算全部都在國內生產。楊震已經決定,從美國人支付的現彙中抽調一千萬美元,專門向美國訂購一批此種步槍。而在明年年中,合同結束後所剩餘的保證金也將全部訂購這種步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