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趕鴨子上架(1 / 2)

實際上楊震逼著熊大縝,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軍工部人才奇缺的現狀他不是不知道。全軍可以搞技術的人員,加在一起還不到二百名。即便加上軍工廠的技術工人,也不足三百人。

這個數字對目前兵力已經達到了幾十萬的部隊來說,幾乎可以用杯水車薪來形容。而且僅有的這幾百人中,專門搞軍工設計出身的人幾乎沒有。少量的兵工廠技師,大部分也都是搞槍支的。讓他們造高射炮,的確有些強人所難了。

熊大縝是清華畢業生不假,可他是搞物理的。作為中國研製紅外成像技術的第一人,你讓他研製一下紅外夜視儀,或是電台一類的電子產品倒是靠點譜。你讓他去造大炮,可就有些趕鴨子上架了。

但作為軍工部長,楊震在麵對部隊急需的反坦克和防空裝備。尤其是防空作戰將會在今後很長時間之內成為部隊麵臨的主要作戰模式的嚴峻情況之下,就隻能逼著他想辦法。就算趕鴨子上架,也要趕。

對於楊震來說,這兩種武器,已經成了他心頭的一塊難題。蘇聯進口的那些三七反坦克炮,是打掉一門損失一門。而隨著日軍坦克技術的發展,三七反坦克炮這種小口徑戰防炮的威力也越來越有限。

此次作戰,在麵對日軍新式九七式坦克時,就已經表現出力不從心的感覺。麵對日軍新式坦克,隻能在極近的距離才能摧毀。往往是自己還未能打掉日軍的坦克,首先被日軍坦克上的四十七毫米榴彈炮給敲掉了。

此次作戰在一場戰鬥之中,曾有過一個團在麵對日軍一個坦克聯隊時,半天損失掉整個旅的所有反坦克炮的記錄。日軍九七式坦克上的四十七毫米榴彈炮,穿甲威力雖然不怎麼樣,但是在這種三七反坦克炮的有效射程之外,打掉一個沒有永備工事掩護的反坦克炮陣地還是輕而易舉的。

而且部隊在作戰之中,尤其是在對遍布整個東北的日軍要塞群的攻堅中也急需一種輕便的直瞄火炮。在一些複雜地形,在中型口徑加農炮運動困難的情況之下,僅僅依靠反坦克火箭筒的威力,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在缺乏小口徑加農炮的情況之下,生產自己熟悉,而且結構簡單的無後坐力炮,也成了楊震當務之急的一種替代品。而且無後坐力炮的性能本身也很優越,其多用型和威力還要超過火箭筒。而且結構簡單、生產方便,很適合目前楊震所部軍工發展的現實。

相對於還有火箭筒可以暫時使用的反坦克武器,隨著解放區的大城市越來越多,後續軍工生產規劃已經逐步開始展開,以及戰鬥的規模也越來越大。輕便型的高平兩用武器和大口徑的防空火炮的缺口的嚴重性,也日益顯現出來。

而目前部隊主要的防空裝備十二點七毫米高射機槍,在麵對日軍大機群作戰時候,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其射程與威力,雖然在麵對日軍戰術飛機的時候,也勉強夠用。但對於日軍進行戰略轟炸的中型以上戰鬥機,卻是在射程和威力方麵都顯得過小了。

雖說蘇軍已經答應出售部分高射武器,但是三七高炮性能讓楊震並不是很滿意。而八十五毫米高炮,雖然炮彈的威力巨大,而且性能也算可以。但是卻有些過於笨重,相對野戰來說,更適合要地防空。

在防空壓力極大,而戰鬥機數量又有限的情況之下,楊震隻能想辦法搞出幾種自己熟悉的高射武器,至少緩解蘇聯要到明年上半年才會交付的戰鬥機抵達之前的空防空缺。尤其是大射程,口徑相對較大的野戰高射炮。

楊震很清楚,日軍為了削弱自己的作戰能力。勢必會調集大量的航空兵,對自己的軍工生產基地進行狂轟濫炸。甚至會對哈爾濱、佳木斯以及齊齊哈爾這樣的城市進行轟炸。楊震並不希望被自己解放的哈爾濱與齊齊哈爾,以及佳木斯遭受到關內重慶的同樣經曆。

他交給熊大縝的這些武器裝備,基本上都是蘇聯在後世五六十年代的技術,以及產品。少部分是後世解放軍在七八十年代設計的武器,或是在仿製的蘇式武器的基礎上改進的。至於美軍的那些大量使用新工藝和新材料的武器,他是一樣沒有選擇。

在楊震看來,這些專門為方便大規模製造而設計蘇製武器。性能優良、結構簡單,而且生產方便,最關鍵的是威力並不小。而且蘇製武器的工藝性和生產性,是帶有一定的傳承性的。他新一代武器生產,是專門針對上一代武器不足而設計的。而新工藝和新技術,使用的較少。

楊震這麼做,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對這些蘇製武器簡直太熟悉了。後世的時候,接觸的也最多。首先後世中國軍隊的陸軍武器,不能說百分之百,但至少百分之九十,都是仿製的蘇製產品。剩餘的除了少部分自行設計的之外,也是脫胎於蘇製武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