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最後一次機會(2 / 2)

而且在楊震看來,美國人的製裁極為不靠譜。今年開春,自己委托蘇聯進口戰鬥機的時候。為了急於甩掉那些對外出售有錢的不願意買,沒錢的想買也買不成,現在對於美國人來說,已經成為包袱的P三九戰鬥機,美國不是也不顧所謂的製裁條款,一口氣出口了大量的戰鬥機嗎?

在楊震看來,美國人的標準一向是雙行的。隻要對自己有利的,就是美國利益。對自己不利的就是危害全世界的穩定和安全。盡管現在美國人還沒有口口聲聲的張嘴閉嘴人權,但是利益至上卻是依舊沒有任何的改變。

盡管七分憤怒,三分不滿意,但是對於格裏戈連科少將的這個要求,楊震經過思考後最終還是部分的同意了。不過雖說是點了頭,但是隻是部分同意了蘇聯人的要求。對於蘇聯專家參與研究的事情,楊震全部接受。

但是對於蘇聯方麵提出的轉讓美國人提供給自己的部分蘇聯也缺少的機器設備的要求,楊震卻是隻接受了一半。楊震同意可以按照蘇聯人的要求提供部分樣品,但是全部轉交給蘇聯人,卻是不同意。

這些機器設備,相對於自己和蘇聯目前的工業能力來說,大部分首先是自己急需的。甚至很多設備,眼前看著無所謂,但是對於今後的發展卻是至關重要。轉讓給蘇聯人,對於自己今後的計劃很是不利。

最起碼,在自己連美國人究竟提供了什麼樣的設備,讓蘇聯人如此費盡心機的想從自己這裏搞到手。更不知道蘇聯人究竟看中了那些設備的情況之下,貿然的答應隻能使得自己今後陷入被動。

不過,為了堵住蘇聯人的嘴,楊震也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就是在美國人的機器設備運到後,抗聯方麵可以按照蘇聯的要求提供一些樣本。並同意蘇聯派出專家研究,以便仿製或是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技術實力,重新自行設計。但是這種參與,必須是秘密的,絕對不能讓美國人知道。

麵對格裏戈連科的反對,楊震幾句話就堵住了他的嘴巴。楊震的話很簡單:“如果美國人知道自己將他們一直對蘇禁運的設備轉交給蘇聯方麵,以後在提供機器設備的時候,不會再提供任何的最新型機器設備。”

“如果美國人不在提供新式設備,那麼對於蘇聯方麵來說損失將會更大。美國人不再提供新式的設備,那麼蘇聯人就更沒有獲得這方麵技術資料的可能。保持自己所說的合作方式,蘇聯人可以源源不斷的獲得美國工業的最新技術資料。”

“但是美國人如果因為自己將美國人提供的新型機器設備轉交給蘇聯方麵,而不再提供最新式的機器設備,蘇聯人也同樣失去了自己所需要的西方最新的工業情報。這對蘇聯今後的工業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楊震說這番話的時候,心裏底氣很足。他很清楚,此時的蘇聯工業,可以稱之為工業大國。但是與美國和德國相比,卻是遠遠稱之不上為工業強國。其工作母機,還要依賴從美德兩國進口。失去了美國最新式的科技來源,蘇聯人的工業進步和工業擴大能力進步將會是異常緩慢的。

蘇聯人有龐大的工業,但是在工作母機,尤其是各種新式的機器設備方麵,卻是嚴重的依賴西方進口。真正奠定蘇聯工業強國地位的,是二戰中美國提供的幾十萬倍最新式的機器設備。以及戰後,對德國人才和工業的掠奪。

正是美國人在戰爭中提供的幾十萬部西方最新式的機床,以及拆光了集中了整個德國相當一部分工業部分精華的蘇戰區的工業基礎。才使得蘇聯在二戰過後迅速的恢複起來,並在短時間之內取得了極大的進步,真正的奠定了其工業強國的地位。

對於楊震來說,蘇聯人的趁火打劫行為雖然很讓他憤怒,但他卻知道這是自己在蘇德戰爭全麵爆發之前,合縱連橫的最後一次機會。等到二戰全麵爆發後,為了讓蘇聯人維持將戰爭維持下去,並最大的牽製德國人。美國人會在其《租借法案》實施中,為蘇聯軍事工業提供大量的先進機械。

幾十萬部美國最新的軍工設備,在全盤將蘇聯真正工業化的情況之下,也讓蘇聯人不會在這個方麵對自己再有任何所求。而自己再也無法從蘇聯人手中敲詐到任何的好處,除非美國人對自己轉讓使蘇聯人眼紅的某些軍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