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餘波(1 / 2)

相對於美國人在提供技術上的保守與偏見,東部邊境已經沒有後顧之憂的蘇聯人倒是大方的緊。不僅後來提供了T三四坦克的生產技術,還在蘇軍自身因為產能的關係停產後,向楊震所部轉交了米格三戰鬥機全套圖紙和生產技術。

以及在自己生產的同時,專門按照楊震的要求,在雅克九戰鬥機的基礎上研發了在不攜帶副油箱的情況之下,航程高達二千兩百公裏的雅克九DD戰鬥機。並在第一時間向楊震轉讓其生產技術。

在美國拒絕援助P五十一和P三十八遠程戰鬥機的情況之下,正是超長航程的雅克九DD戰鬥機的大量服役,才使得楊震對日轟炸有了遠程戰鬥機的掩護。不必在想辦法給P三十九戰鬥機增加大幅度降低性能的副油箱了。

同時轉讓的米格三戰鬥機雖然腿短,而且低空能力相對較差。但是以其優異的高空性能,在地麵雷達的引導與配合之下。與從蘇聯方麵引進的八十五毫米、自行生產的五十七毫米高炮相互配合,組成了高低火力層次分明的防空網,也為東北的工業基地構成了一道嚴密的空中保護網。

而且這些米格三戰鬥機與中低空性能還可以,但高空性能差的P三十九戰鬥機組成了一張高低搭配的防線,保障了前線部隊的製空權。當然這些蘇製武器的圖紙都不是免費的。都是用相應的尤其是蘇軍急需的反坦克武器設計圖紙交換而來的。

蘇製戰鬥機與美製戰鬥機相比,也顯得粗製濫造的多。但卻給楊震解決了極大的困難,楊震利用這些戰鬥機形成高低搭配,取得了極為理想的戰績。而且蘇製戰鬥機雖然做工粗糙,但生產簡便,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大量的生產。

僅僅在接到米格三戰鬥機全套圖紙以及生產技術的四二年上半年,就生產出了一千六百架。其生產速度,遠不是工藝相對複雜的多,一年產量也不過兩千多架的美製戰鬥機可以相比的。

楊震在選擇引起國外武器圖紙的時候,曆來挑剔的很。盡管挑選餘地很有限,但楊震並非什麼都要,始終都是在選擇符合自身需要的武器。美國曾經為了試圖拉攏楊震,使其不靠攏蘇聯,勸說英國免費提供颶風式戰鬥機以及科特林式轟炸機的生產技術,但被楊震以這兩種武器不適合中國戰場而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而在仿製了大批國外武器的同時,這些軍工廠也“自行設計”生產了世界上第一種大量裝備中間型槍彈的步衝合一,以步槍為主自動步槍,以及相對反應比較遲鈍的蘇軍首先裝備的八一式突擊步槍。第一款取代了槍榴彈、擲彈筒的三十五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

第一批坦克使用的附加裝甲、反應裝甲以及輪式裝甲運兵車,第一批十四點五毫米大威力高射機槍、反坦克火箭筒、取代三七戰防炮的五七、八二以及一零七毫米多種無後坐力炮。當然還有世界上第二種大批量裝備的通用機槍,以及被稱之為二戰中性能最優秀的中高空高炮五十七毫米高射炮。

這是公開展現給世人的,秘密的還有第一批空氣燃料炸彈、第一架在美製C四六運輸機基礎上加裝自行生產的雷達改裝的電子預警機、以及現在已經開始服役的第一架電子幹擾機,以及第一批反跑道集束炸彈、第一枚量產型晶體管,和依據晶體管生產出來的新式雷達。

楊震通過巨額的投資,購買美國最新設備擴大化以及實現了現代化的兵工廠,不僅完全滿足了戰爭的需要,還利用以技術交換技術的手段,換取了美蘇相當一部分先進武器生產線。比如P三十九飛蛇式戰鬥機生產線的引進,就是在此次談判最後階段采取了使用步話機計劃交換來的。

至於半年後的B二十五中型轟炸機、B二十四式轟炸機生產技術,則是使用凝固汽油彈加上反坦克火箭筒以及無後坐力炮三種技術換來的。這些“自行”設計的各種輕便、靈巧的武器,不僅滿足了自身的需要,而且與美英蘇三國交換來的大量新式武器的圖紙和生產技術。

在拿出一部分圖紙用來交換了大批自己急需,但又沒有精力和能力設計武器的同時。那些自行生產絕對保密,直到戰後也沒有公布的絕密武器,則在今後的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尤其利用世界上第一批量產型晶體管生產雷達改裝的預警機、電子幹擾機,則在四二年年初開始的對日大轟炸之中,與B二十四、斯特林重型轟炸機,B二十五、威靈頓中型轟炸機配合之下,給日軍持續戰爭潛力造成了極大的重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