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鋼材可以製造現代化的槍炮,但是要用什麼樣的鋼材去製造槍炮,才獲得更大的威力和使用壽命,我們知道嗎?了解嗎?這些鋼材該怎麼去提煉,我們明白嗎?外國的武器裝備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了,有什麼新的理論誕生,我們清楚嗎?”
“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太落後了。這個時代是在不斷的日益發展,我們已經落後,但是不能在繼續落後下去了。師夷長技以製夷,這個道理清朝人都懂,我們這些人不應該不明白這個道理。”
“西方現在科學進步幾乎可以用一日千裏來形容,隻有派出大量的留學人員走出去,讓他們至少在目前這個戰亂年代有一個更穩定的研究環境,學習更多的知識,了解到科學技術更高的發展,我們才能真正的建設我們自己的科研隊伍。落後並不可怕,但是我們要學,要明白知恥而後勇的道理。”
“我當初不顧軍區經費緊張,一力堅持派遣留學生去江北學習,就是為了改變我們人才奇缺的現狀。現在這批人有美國提供獎學金,我們為什麼還要去做這因噎廢食的事情?政委,我和您直說了,這些人如果學成回來,能將西方最先進的科學文化學到手,他們平均一個人的能力至少能頂上五個師。”
“我的好政委,為了我們國家的未來,我就算再舍不得,也隻能暫時的先放棄這些人。我相信他們對於祖國的熱愛,也相信他們心中知識報國的熱情,更相信他們在完成學業後,一定會回來報效祖國的。”
“這些事情稍後,我會專門給中央起草一封電報,將我的意見以及心中的想法向中央做一個詳細的彙報。我們不能幹殺雞取卵的事情。這些人中沒有來的,不要來了。已經來了的這些考取美英公派留學的人全部都退回去,一個不留。”
“你安排兩架最好的飛機,讓他們和美英軍事代表團一起走。以免他們回去後,因為到過延安受到某些方麵的迫害。同時請求中央動員所有的力量,讓他們早點出國深造。剩下的人,全部集中統一安排到兵工廠實習一段時間後,組建我們自己的理工大學和科研機構。”
有很多事情楊震無法解釋,也解釋不清。他沒有辦法解釋這個世界上目前還隻是進行理論研究,除了專業的科學家之外,大多數人還不知道為何物的核武器的重要性,更沒有辦法去解釋火箭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更無法解釋,這批人員對十年後中國的重要性。
既然解釋不清楚,在楊震開來,那也就不必去解釋。如果自己能提供歐美發呆國家那樣的研究條件,說實在的楊震真的很想將這些人都留下來。但是這個想法至少在目前看隻是水中花、鏡中月而已。自己的條件太差了,將他們留下來固然能獲得一些助力,但實際上卻是毀了這批科學巨子。
楊震的話看似有些蠻橫,但是卻也是極有道理。李延平雖然沒有讀過大學,但是卻也在江北進修過。對於人才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了解。尤其作為軍區政委,對軍工生產的現狀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之前因為缺槍少炮,差點沒有全軍覆滅的他比任何人都急於渴望改變現實。所以他在聽到楊震居然要將這批人才之中最優秀的一批人退回去,讓他們去外國繼續學業後,罕見的與楊震起了爭執。
雖然還沒有徹底的被說服,但是李延平明顯與楊震的話也有些心動。猶豫了一下,李延平道:“老楊,這件事情關係到今後我們軍工能不能達到一定的自給能力的大事。我看還是上報中央,請求中央決斷吧。”
“要知道,為了這次能動員大批的知識分子參軍,中央可是花了很大的心血,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尤其是原來大學相對集中的北平、天津和上海以及濟南的地下黨,為了能將這些本身就被日偽嚴密監控的知識分子安全的護送出來,損失很大。”
聽罷李延平的話,楊震微微的沉默了一下後道:“好吧,按照你說的辦。我們各自起草一份電報,將我的想法上報給中央。我相信中央領袖的眼光,不會就這麼局限和短暫。會做出殺雞取卵的事情來。”
“淪陷區出來的這些人,倒是不用送回去,他們既然已經出來了,就是回去也沒有了安身之地。而且還很容遭到日偽的迫害。不過那些已經考上了公費去歐美留學的人才,必須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