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不能殺雞取卵(1 / 2)

想了想,楊震卻是突然感覺事情有些不對。這個時候中國就那麼幾所大學,數量並不算多。而除了因為身份特殊,還留在淪陷區的教會大學和私立大學之外,遷移到大後方的大學數量有數。

而這些內遷的大學,一年的畢業生中理工類的更是有數的。而這些畢業生中除了考取公費留學以及采取各種手段出國的,在除去留在大後方效力為國民政府效力的之外,還能剩下多少人?

中央為了支持自己組建自己的軍工科研隊伍,秘密動員的大學畢業生中該不會有一些自己應該在後世熟悉的人物吧?那些人可是後來中國真正強大的基石,要是現在就來到自己這裏,放棄了出國繼續深造的機會,那就真的是太可惜了。從國家今後的長遠發展角度來說,反倒是一個不利的因素。

等楊震要過這些人名單仔細看了一遍後,卻是搖頭不已。他果然從名單上看到不少後世自己聞名已久的人物。這些人物中在抗戰前或是抗戰中便留學回來的不在少數。而在還未抵達人員的名單中,看到有相當一部分人的名字的後邊,還有不少標明了已經考上公費留美或是留英的名單,其中的幾個人他在後世便已經是如雷貫耳了。

在這份名單中這些特別標注人員的名字裏麵,有相當多的人是自己後世耳熟能詳,為新中國兩彈一星事業以及航空工業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物。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都成為後來的中國工程院的院士。

看到這些人的名字,楊震微微皺了皺眉頭,掏出鋼筆刷刷幾筆便將這些人的名字劃了下去,交給李延平道:“給中央發報,這些人還沒有來的,就不要讓他們來東北了。已經來了的,更不要留下他們。將他們統統退回去,讓他們繼續出國留學。”

聽到楊震的話,李延平嚇了一大跳道:“老楊,這批人員能考取公費出國留學的,可都是在各自學業中頂尖的人才。為了動員他們來東北,中央可是花了很大的代價。如今你將他們拒之門外,中央會有意見不說,也會挫傷這些人抗日救國的信心的。”

“別說中央和這些學生不會理解,就是我也很不理解,你為什麼要這些人才都拒之門外。我們不是急需這兩種專業人才嗎?這些人都是頂尖的人才,也是我們目前急需的人才。為什麼不能留下他們?”

“你究竟是這麼想的,一方麵我們根據地各種人才奇缺,另外一方麵你又要將這裏麵很多人退回去。如果你認為這些人不可靠的話,我可以擔保。在國難當頭之際,他們沒有留在淪陷區,而是千裏迢迢,風餐露宿遷移到內地繼續求學,這就證明了他們中絕對沒有漢奸。”

看著一臉嚴肅的李延平,楊震放下手中的碗筷道:“政委,正式因為他們都是頂尖的人才,我才決定讓他們繼續求學。你說我們的研究條件和教學水平,跟美英這些發達國家比怎麼樣?”

“政委,這個你沒有念過大學,也許不清楚。但我讀過大學,我知道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別說我們,就是在原來的什麼北平大學、燕京大學,與國外的研究條件都沒有辦法相比。更何況我們現在的一窮二白?”

“而且我們現在幾乎是處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無法與任何外國大學做學術上交流。而這個時代,科技進步的水平幾乎是一日千裏。你總是這麼固步自封,隻會讓人家甩的更遠。讓這些人放棄使其學術更上一層樓的機會,可以研究出更多的科研結果的機會,我們是對中華民族的犯罪。”

“政委,我們現在的確是人才奇缺,尤其是能搞研究的高級知識分子更是奇缺。但政委,我們的戰爭不能打一輩子,將來終歸還是要建設的。我們不能因為我們急需,而毀掉了一批科學家。”

“讓他們出國留學,繼續他們的學業,不單單是為了達成他們個人的意願。也是為了讓他們學習到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東西,以便更好的報效國家。等他們學習到更先進的知識,對國家的建設才會更有用,才能更好的建設我們自己的科研隊伍。”

“我們國家,包括我們黨需要的不僅僅是能製造槍炮的專家,還要有高級無線電專家,空氣動力學家、飛機設計與製造專家、各種造船專家以及各種材料專家等一係列更高級的知識分子。”

“英國人現在已經將可以在幾十公裏,甚至上百公裏的距離,準確預測敵機動向的雷達實戰化,而我們還能隻靠人力用肉眼去觀察日軍飛機的動向,而我們很多人連雷達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德軍已經在其坦克裝甲車上開始試驗夜視器材,我們甚至連這些東西是什麼原理都不清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