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個性與爭吵(2 / 2)

一打起仗來,出手卻是極為的毒辣。而且在戰場上表現的極為膽大包天,和平常的表現簡直是判若兩人。他的老上級王光宇曾經送過他一句話:“綿裏藏針。”很是說明了他的問題。

他有一個毛病,就是上級下達的任務越艱難,他越興奮。而他興奮的表現,就是麵上的表情像是水泥塊一樣,沒有任何表情。擔任營長時候,下邊的戰士若是一看他的臉板起來,不用問,就知道要打仗了。

這倒不是他有意擺譜,實際上他的臉是當初在鏡泊湖水電站當勞工時候,因為一個幹活時候一點小疏忽,被日本監工一鞭子抽到臉上。把麵部的一處神經給抽壞了,因為沒有錢治療,就留下了這個毛病。根本就無法笑。

不過這個家夥平時雖然表麵上看起來不慍不火的,實際上是卻是那種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家夥。用杜開山的話來說,這個人典型屬於二踢腳性格那種人。平時不點則已,一點就要炸的。

本來四分區政治部在為組建新基幹團選拔幹部的時候,準備直接任命剛剛從培訓班結業的他為副團長,並未打算讓他兼任營長。但這個家夥死活不願意當副手,揚言寧當雞頭,不當鳳尾。寧願降級當一個有自己決定權的連長,也不願意給別人當副手。

雖然主持幹部調配工作的分區政委黃玉清對他的這個性格極為不滿,也被他搞的很是難堪。但他這個性格卻正好對了杜開山的胃口,當即拍板讓他當副團長兼一營長。當時即將帶兵出征的杜開山,還在百忙之中親自做他的工作。

杜開山直接告訴他,你小子要是能把這個團給老子帶出來,老子就親自去找司令員給你一個團帶著。但這個副團長,他必須兼任。因為楊震為了保證部隊,尤其是中高級指揮員的素質,硬性規定所有團以上的軍事指揮員,沒有擔任過副團長,一律不得越級提拔為團長。

不過這個家夥表麵上看被杜開山做通了工作,實際是不是真的通了,那就得問他自己。這個家夥自到任後,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自己營裏麵呆著,極少去團部。從這一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此人性格之倔強。

而教導員馮海山則是原來軍事幹部出身,後改行當的政工幹部。高小畢業,在早年缺乏知識分子的紅四方麵軍中也算是一個知識分子。

但卻是和他的這個知識分子身份相差甚遠。性格火爆不說,很少有如其他政工幹部那樣滔滔不絕講大道理的時候。反倒是一張嘴就是狗日的、格老子、龜兒子、日你仙人板板的什麼詞都往外冒。

兩個人原來一個是一旅三團營長,剛剛提拔起來的副團長兼營長。也是鏡泊湖參軍的人中第一個副團職幹部。在戰場上,打起仗靈活不死板不說,還又狠又準。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呆板的執行命令。他這種性格的人,也是屬於楊震最得意的那種幹部。

而另外一個是在半個月前延安上飛機的時候,還是十八集團軍一二九師的一名營政治教導員,是老紅軍出身。曾在紅軍中擔任過營長,實戰經驗豐富。西路軍失敗後,拖著一條被馬家軍騎兵砍傷的腿,孤身從河西走廊跋涉近千裏路,一路討飯返回延安。其性格堅韌可見一般。

這兩個人一個是吉東軍區自己培養的幹部,一個是剛剛從關內調過來屁股還沒有做熱的幹部。在被調到四分區之前,別說見過麵,就是聽說都沒有聽說過對方。調到一個團工作後,因為柳一虎極少去團部,見麵倒是不多。

到馮海山臨時被任命為一營代理教導員時,也不過才見了兩次麵。在帶著全營僅有的兩個連趕到夾信子後,這兩個還是陌生人的搭檔卻發現,相互隻能在戰場上熟悉了。

差看完地形,安排部隊進入預設陣地,趁著日軍還沒有到,兩個人抓緊時間坐在一起相互熟悉的人,還未等摸透對方的脾氣秉性。甚至一根煙還沒有抽完,兩個搭檔之間卻爆發了一次激烈的爭吵。

原因很簡單,兩個都是個性極強的人,都認為這一仗應該按照自己的設想去打。他們爭吵的原因就一句話,就是誰說了算的問題。都習慣了在自己部隊說了算的人碰到一起,想不激情四射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