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個性與爭吵(1 / 2)

彭施魯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此時四分區主力全部被杜開山帶走參戰,留守的兵力不過是一個正在組建的基幹團、一個骨幹團,以及剛剛完成重新編組的寶清縣大隊。總兵力加在一起不過三千多人。

而其中兵力最充足的分區基幹第四團。因為按照計劃,調撥過來的七個連的後備兵員還沒有全部到齊,隻到了兩個連的兵力。

即便是在接到總部的電報後,彭施魯將寶清縣大隊的三個中隊,杜開山留下的分區警衛連兩個排緊急補充到這個基幹團,也不過才七個半連的兵力。其中有戰鬥經驗的隻有杜開山留下的用來組建新部隊的兩個半連以及分區警衛連的一個排。

而作為主力使用,甚至連軍裝上警備字樣的臂章還未來得及換下,便被編出這個基幹團的寶清縣大隊。由於是以富錦調過來的基幹民兵為主第二次組建,裝備還很薄弱。主要裝備的還都是主力換裝下來的意大利步槍,每個中隊才三挺歪把子機槍。整個縣大隊才有三挺重機槍和五個擲彈筒。

盡管補充進基幹團,經過混編以及彭施魯從分區調撥的後備裝備,武器裝備有些加強,但還是顯得很薄弱。尤其是炮兵數量缺口較大。與主力部隊以及分區原來的基幹團相比,這個編成的基幹團,隻有一個日式九十毫米迫擊炮連、一個九二式步兵炮連。

每個連才六挺主力部隊已經陸續開始淘汰的歪把子機槍,十二支衝鋒槍。每個營才有四挺九二式重機槍和一挺兩挺翻新過的維克斯水冷重機槍。步兵裝備的還是戰役開始前,軍區調撥的庫存意大利造步槍。與主力部隊擲彈筒配備到班一級相比,這個基幹團每個連才有三個擲彈筒。

實際上與即便在臨時加強了縣大隊三個中隊後,總共才有六個連的給軍區代培的骨幹團相比,這個在主力被調走後,臨時組建擔任寶清守備任務的基幹團,兵力實際上已經算是很充足的了。

原本按照總體作戰計劃,寶清縣城是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舍棄的一枚用於分散日軍兵力的棋子,並未打算長期固守。甚至整個寶清縣,除了西部山區和北部的七星河一線之外,楊震都沒有打算固守。

這兩個團一是為了組建新的部隊。二也是為了起到的一定的嚇阻作用。最關鍵的是,寶清縣城在日軍未北上的時候,還是要留下一部分的兵力擔任防禦的。在日軍進入寶清境內的時候,一個縣城總不能唱空城計吧。而且後勤部在這裏還有一個野戰醫院和一個物資前送點。

盡管眼下寶清縣城的大部分居民已經全部北遷移,整個縣城除了兵之外,還為遷移走的居民已經是寥寥無幾。但作為東線一個支撐點,這裏盡管已經做好了隨時放棄的準備,但該留下部隊還是要留下的。

但形勢突變,日軍此次十一師團放棄西進,傾巢北上。以兩個不滿編的團,在兵力、火力相差懸殊的情況之下,阻擊日軍一個師團的主力,壓力可想而知。三天的時間,說實在的,彭施魯心中真的沒有多少把握。

實際上日軍並未給彭施魯留下多少調整部署的時間。就在楊震的兩個警衛連進入寶清縣城的半個小時之後。一路強行軍趕來的淺川大佐帶著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了寶清西南方向的小鎮夾信子。

固守夾信子的是以關內空運來的第一批部隊中兩個連,加上生產建設兵團動員的後備部隊,以及寶清縣大隊三個中隊組成的四分區基幹四團的一個營。說是一個營,實際兵力隻有兩個連。

現在對於彭施魯來說,最有利的便是杜開山在調任四分區司令員後,沿著作為整個東線戰場支撐點的寶清外圍修建了不少的防禦工事。盡管這些防禦工事因為沒有鋼筋混凝土而顯得有些脆弱,但畢竟有總比沒有要強得多。尤其是幾乎環布了整個寶清外圍所有重點部位的反坦克壕和交通壕,為此次作戰爭取了大量的時間。

奉命帶領一個營,實際上隻有兩個連兵力趕到夾信子一線是基幹團副團長兼一營營長柳一虎、臨時代替因為教導員還在學習,而代理一營教導員的團政治處主任馮海山。柳一虎是群策山時參軍的老兵,而馮海山則是關內調過來的幹部。

這兩個搭檔的脾氣秉性,與其他一般部隊正好相反。營長名字雖然叫做柳一虎,在楊震拿下日偽鏡泊湖水電站時參軍。在部隊中的資格雖然與老黑頂子秘營那批人無法相比。但在被抓勞工之前,在關內讀過中學。

這個家夥很是有性格。隻要不打仗,不訓練的時候。一般不言不語,文文靜靜的像是一個大姑娘。但為人精明強幹不說,打仗肯用腦子,看問題眼光也很毒。平時不言不語的,隻要一出手卻是絕對直奔對方要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