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一鼓作氣的戰略設想(1 / 2)

郭邴勳建議楊震,無論如何在明天上午八時之前,也要為陶淨非至少調集一個團的援軍。否則按照眼下他那裏幾乎一小時一個營的傷亡速度,如果再不能獲得援軍,陶淨非根本就無法堅持二十四小時。而且此時陶淨非的最後防線,距離杜開山那邊的直線距離已經不足五十公裏。

看著地圖上第八師團已經進抵的地域,和目前其進攻路線。楊震很難想象他們是如何將這兩門笨重的要命,整體重量近四噸,一發炮彈重達一百五十四公斤的炮彈怎麼運到這裏的。

至於這兩門大炮楊震閉著眼睛也能想到是從那裏來的。應該,不是絕對從距離寶清戰場不遠,為了所謂的對蘇作戰,切斷烏蘇裏江東岸蘇軍交通線而裝備了大量種類齊全重炮裝備的虎林要塞調過來的。

為了切斷烏蘇裏江東岸蘇軍生命線烏蘇裏大鐵路,那裏裝備了日軍可以製造的威力最大的九六式二百四十毫米重榴彈炮、明治四十五年式二百四十毫米重榴彈炮和專門在戰時,為了打擊烏蘇裏江東岸蘇軍重要目標,射程高達五十公裏的九零式二百四十毫米重加農炮、射程在二十六公裏的九六式一百五十毫米重加農炮。

調出來兩門重炮,絕對不是什麼難事,甚至可以說輕而易舉。兩門二百四十毫米重榴彈炮,加上八門八九式一百五十毫米加農炮。僅僅十門重炮,居然就給自己帶來這麼大的麻煩。要是自己的航空兵已經訓練完畢,可以參戰的話,這些笨重的家夥,那裏還會這麼的猖狂?

隻是感慨歸感慨,但出現了問題還得去解決。至少陶淨非那邊的援軍是必須要派的。而且不僅要派,還要以最快的速度派。因為楊震對陶淨非為人還是很了解的,知道他不到山窮水盡,是不會叫苦的。他若是叫苦了,那說明情況的嚴峻性已經遠超出自己的想象。

在經過仔細考慮後,楊震親自給張鎮華、劉長順分別起草了一封加急電報。命令劉長順無論遇到了什麼困難,必須在四個小時之內準備兩個團立即全部車運南下,調歸陶淨非指揮。同時命令張鎮華,立即將軍區後勤部汽車第一團全部調往富錦,準備裝運部隊南下。

本來由生產建設兵團編成,應該在戰前就已經完成動員並編組完成的預備部隊。但現在卻因為春耕的原因,編組的工作不得不拖延了整整半個月的時間,直至戰役全麵打響還沒有完成最後的編成。

眼下正在抓緊時間補充裝備和幹部的預備役部隊,至少還需要兩天的時間才能完成轉換工作。但這個節骨眼上楊震已經顧及不到這些了,前線的戰局比什麼都重要。

一旦陶淨非堅持不住,不能將第八師團以及配屬部隊阻擊住,讓第八師團與第十師團彙合,那麼整個東線將全部糜爛。已經取得的主動權,將全部喪失不說,杜開山指揮的部隊也將被日軍重創甚至合圍。

本來楊震以為會很順利的臨戰之前動員生產建設兵團中編製預備隊工作,卻沒有想到遭遇到了不少的困難。第一個困難就是預定的集結編成時間,正好趕到春耕時候。一旦大量的年輕勞力被調走直接影響的春耕的生產。

春耕則直接關係到上秋根據地內的糧食問題,十餘萬部隊,上百萬人口吃飯的大事情。涉及到這個關鍵問題,就算楊震再怎麼著急,也隻能讓路。等待春耕完畢後,再行集結部隊。這一拖就是半個月。

現在生產建設兵團各部裝備實際很充足。每個營級編製的大隊,都有一個武器庫,全部都是清一色的意大利步槍,法式輕重機槍和日式八十一毫米迫擊炮。適齡人員利用去年的冬閑時候,也已經完成了基本的單兵訓練和連以下戰術訓練。

隻是作為團級編製的支隊,缺少與野戰部隊團級編製內的高射機槍、步兵炮和反坦克炮。另外,所有的通訊工具裝備的還是野戰軍已經淘汰的五瓦收發報機,沒有和野戰軍一樣裝備兩瓦步談機。即便是五瓦收發報機也隻是裝備到營一級。

而作為非野戰全訓部隊,這些人之前還要承擔大量已經開墾出來荒地的播種工作。還未來得及完成防空、反坦克訓練。如果提前集結,那些已經開墾出來的農田將會因為缺少人力,而無法播種。

就算當時已經聞到濃重的戰爭氣息的楊震心中再急,也不敢停止春耕,將這些人全部提前進行動員,隻能耐心的等待。等到春耕全部完成後,距離戰役爆發已經不足半個月時間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