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他想不明白的是,完好無損,什麼毛病都沒有的這兩部電台架起來後,耳機卻出現了大量的幹擾信號。除了能把人給弄崩潰的撕拉的幹擾聲外,根本就什麼信號也接收不到或是發出去。兩部電台,統統的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看著無論急的快要火上房的通訊兵怎麼調試,卻就是頑強的除了刺耳的噪音外,就是收不到信號,已經成為廢物的這兩部電台。氣的宮下建一郎,顧不上什麼這些電台是什麼一等軍用物資了,一刀將其中的一部劈的稀巴爛。
被眼下已經萬分危急形勢下,電台卻偏偏這個時候失去作用弄的怒火衝天的宮下大佐不知道,能享受到這個待遇的不僅僅是他一個。從第一發炮彈炸響到現在,第十師團的所有十五瓦以下的戰術電台幾乎都是這個待遇,全部都受到了嚴重的電磁幹擾。
而造成這一卻的此刻一架在第一聲炮響的時候,就在他們腦袋上不住盤旋,在全麵開戰的頭一天才被改裝完畢的原來波蘭民航的一架DC二式客機。上邊裝著一台可以幹擾日軍戰術電台的原始電磁波發射器。
這台電磁波發射器是利用在佳木斯繳獲的偽滿廣播電台發射器改裝而成的。由於設備簡陋,隻能在有限的頻段幹擾日軍功率在十五瓦以下戰術電台,主要是其大隊一級使用的九四式戰術電台。
對於十五瓦以上的電台,根本就無法進行幹擾。一是沒有那麼大的功率。二也是這台設備過於簡陋,隻能幹擾頻段較少的戰術電台。對於可以很方便進行調頻的戰略電台,也覆蓋不了那麼多的頻率。
為了進行這次與其說是實戰,不如說是實驗的改裝。在臨開戰前楊震不僅在前沿一線集中了一百多部電台,摸清日軍各師團十五瓦以下電台不同時段使用的頻率,還差點沒有把負責這項工作的熊大縝給逼的跳樓了。
他隻拿出了大概的思路和大概的設計方向。至於進一步的研製和怎麼去製造,也隻知道星星點點的。拿出來的可供使用的東西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比沒有好不到那裏去。
被他幾乎是一日四催,手頭除了他提供的一個思路之外,既沒有設備也沒有工具,甚至連可以借鑒的資料都沒有的熊大縝無奈之下,想到了既然都是發射電磁波,那麼偽滿那個設置在佳木斯對整個三江省進行無線電廣播的無線電台那部發射機應該能排上一點用場。
在拿到日軍無線電台使用的頻率後,熊大縝發揮了在關內冀中軍區任軍工部長時候,自己用繳獲或是秘密購買的電子管製造電台製造電台的經驗,經過一個星期的測試,終於拿出了這台最原始,隻能對五個短波頻段進行幹擾的幹擾機。
可設備是製造出來了,但如何使用卻成了問題。後來倒是楊震想出了一個辦法,用那堆波蘭飛機中唯一的一架原波蘭民航的DC二飛機,在江北派來的工程師的協助之下,改裝出了曆史上第一架電子幹擾機。
隻是這架DC二飛機雖然以最大的載重量在飛行,但隻有三分之一的重量是由這件電子幹擾器帶來的,剩下的都是一百瓦電台使用汽油發電機和整整兩大桶汽油。
盡管這樣很不安全,也違反了這架民航機的使用說明,但為了保證這台耗電量巨大,依靠飛機本身根本就無法供電的機器使用,這也是無奈之下的選擇。
為了保證能將這架飛機送上天,在沒有製空權的情況之下安全的使用。楊震除了規定不許在白天使用之外,還從江北原新疆飛行隊培養出來的飛行員中挑選出技術最精湛的兩名飛行員,擔任這架飛機的飛行員。
為了在沒有夜間導航,甚至飛行員自身都是第一次進行夜航飛行的情況之下,保證這次連日軍飛行員都無法完成的夜航飛行,在臨戰鬥發起階段,楊震調動了一百四十輛卡車,從佳木斯到寶清一線,每隔幾公裏就放上一輛。
在飛機起飛後,全部打開車頂作為夜間導航使用。而且嚴格的規定,不管任何時候,飛行高度都不得低於八百米。最關鍵的一條是天明八點日軍航空兵出動之前,不管地麵打的如何,必須返航。
盡管這架克難型的電子幹擾飛機還很原始,甚至還很笨重,幹擾能力也極為有限。但在這次會戰中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而此時飛機下邊的正為電台無法使用而大發雷霆的宮下建一郎則很榮幸的成為第一批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