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建川二三的直覺(1 / 3)

建川二三並不是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是十四師團中少數幾個由曹長出身的軍官。與自己身邊那些陸軍士官學校出身的軍官相比,有些另類。

原因很簡單,他既不是日軍從中學畢業生中選拔的軍官候補生,也不是地方幼年軍校畢業生這兩種經過士官學校係統教育的軍官。更不是從部隊中選拔的優秀士官經過士官學校培訓後提拔的軍官。

而是在日軍挑起全麵侵華戰爭後,日軍為彌補基層軍官的損失,在華北方麵軍設置的步兵學校畢業生。而沒有士官學校文憑,隻有一張華北方麵軍步兵學校結業證的他,在十四師團中一直很受到排擠。

因為他受到排擠的關係,他所帶領的中隊在十四師團得了一個響亮的稱號“硬骨頭部隊”。這並非是他有多能打,他的中隊比其他中隊更加善戰。是因為在作戰時候,好事從來都輪不到他,是專門用來啃硬骨頭的。

在非作戰時,他的中隊所駐紮的位置,在十四師團各個中隊之中,曆來都是最窮鄉僻壤加上最危險,隨時被用來為其他上有學長,周邊有同學可以依靠的陸士畢業生部隊當子彈的地方。

隨著侵華日軍兵力投入越來越大,師團組建的數量越來越多。以及為了守備占領區,增編了大量的獨立混成旅團,再加上一線作戰軍官傷亡日趨嚴重。這就造成正規軍官學校的畢業生已經明顯不敷使用,甚至就連預備役軍官都也有數量不足的趨勢。

為了彌補一線作戰部隊軍官損失,以及擴編後基層軍官數量上的缺乏。在軍校畢業生數量與需求差距越來越大的情況之下,日軍早就改變以前非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生,未經過士官學校培養不得擔任軍官的相當死板規定。在侵華日軍各個方麵軍組建了一批步兵學校,專門培養從老兵中選拔的軍官。

隻是這些老兵出身的軍官一般都下發到各個守備部隊,極少發給一線作戰師團。尤其像十四師團這種老牌常備師團,補充的軍官即便是選用的士官,也都是經過士官學校嚴格培訓的。建川二三卻是一個例外。

原因很簡單,他在被送去華北方麵軍步兵學校之前,給十四師團現任師團長井關隆治擔任過勤務兵,而且很得井關隆治喜愛。井關隆治在調任十四師團長之後,將他從原定已經分配到華北方麵軍獨立混成旅團的名單上要了過來。

但他到十四師團的日子過的並不是很好,非陸軍士官學校的他,飽受那些同僚的排擠。盡管作戰勇敢,但升級似乎永遠沒有他的份。就連應得的勳章,也經常因為師團部那些陸軍士官學校的同僚私下運作,而給了別人。

他知道井關中將不可能總給一個中隊長特別的照顧。能將他要到曆來作為重點使用的老牌常備部隊,讓他在今後有一個晉級的台階,已經是特殊的照顧了。而且以他華北方麵軍步兵學校畢業生的身份,在這種人才濟濟的老牌常備師團中,升上去的希望不大。

因為沒有士官學校的畢業證,就算他在有能力也無法投考陸軍大學。而沒有陸軍大學的畢業證,就連那些正規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軍官都最多隻能做到大佐情況之下。他這個野雞軍校畢業生,甚至連做到少佐都不太可能。

也就是說他在戰死或是到年齡退役前,最多也就做到中隊長到頭了。能不能晉升到大隊長的職務,恐怕那就看他的運氣了。

野雞軍校,就是他那些陸士畢業的同僚對他出身的華北方麵軍步兵學校的蔑稱。在軍中飽受自己那些心高氣傲同僚排擠,知道前途不會太光明的他,在隨軍調到滿洲後,將主要心思放到了如何能更多的撈上一筆。

這也是他為什麼會受到劉子山和鬆平原次郎的蠱惑,不顧上級嚴厲禁止的擅自越界的規定,跑到對方控製區前來大摸一把的原因。他的中隊就駐紮在道台橋楊震所部對麵的江灣一線,對楊震在道台橋的部署很了解不說,距離還極近。

不過這個人雖然貪財了一些,但畢竟不是第四師團那些視錢財如天皇,把保命看的比什麼都重的大阪兵。之前的受挫,非但沒有讓他膽怯。反倒是激起了他骨子的凶悍之氣。這也是為何堅決不撤退的原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