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是不是讓陶淨非調任一分區政委,將一分區參謀長王汝起調二分區先任代司令員。另外二分區政治部主任王克仁我看才幹還是相當不錯的,可以調任四分區擔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將原總部政治部宣教處長,關內調配來的幹部劉一民調任二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這個幹部雖然調過來的時間不長,但工作很出色。前次征兵,表現的很搶眼。本來我是想將他調到三分區任政委的。但他的性格太倔強,和趙副司令湊到一起,合不來的可能性極大。先將他放到副政委的位置上磨練一下後,在做打算。”
對於楊震提出將原定已經定了的二分區司令員的位置重新進行調整的打算,尤其是對一分區政委人選不太滿意一事後,李延平腦海中快速的琢磨了一下,便點頭同意了。一分區按照楊震的計劃,的確需要一個強力的政委。李泰是有些不能勝任。
而且,他也覺得楊震沒有說錯,李泰的風格有些偏軟。在抗聯三軍擔任過師長的他,也是軍事幹部出身。也許是受自己出身的三路軍路線鬥爭之苦,也許是從三路軍調到二路軍有些畏縮。作風卻不像一般軍事幹部那般殺伐果斷,倒是與劉長順總是過於瞻前顧後有些類似。
隻是與劉長順不同的是,劉長順在事前的確有些瞻前顧後,但一旦下定決心卻是果斷的很,一點也不手軟。他卻是凡是都不出頭,甚至很多的時候都抱著但求無過,不求有功的思想。
如果王效明在一分區擔任政委的時候,他這個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但凡能夠起到他應盡的責任,一分區也不至糜爛到如此地步。那可是在東滿地區堅持數年艱苦鬥爭的老骨頭部隊,在進城不過短暫的時間之內,墮落成那個樣子,他這個在王效明調離後擔任分區代政委分區政治部主任要說沒有責任不可能的。
如果要不是陳翰章上任後,軍政一肩挑下決心大力整頓,在自己的支持下撤換了一批不稱職的幹部,短時間之內讓元氣大傷的一分區基幹武裝重新煥發了戰鬥力。在第二階段,一分區的基幹武裝也打不了那麼出色。
一個擔負了重要職責的軍分區,要是攤上這麼一個政委,絕對不是一個什麼好事。這也正是昨天在討論幹部人選時,李延平隻同意讓他擔任代政委,而始終未給他扶正的主要原因。性格決定命運,不是上級不考慮你,但你的性格這樣,誰也幫不了你。
見到李延平點頭同意自己的調整,楊震笑道:“政委,朝鮮獨立師的問題,你要與一路軍總指揮他們商議一下,盡快的拿出一個編製與幹部配置名單。中央調過來的第三批,也主要是朝鮮族幹部就要到了。這批幹部一到,這個師就要馬上著手組建。中央催促的很急,我們也該著手了。”
李延平卻是搖了搖頭道:“這件事情,還是等中央調過來的人到了再說吧。咱們部隊的朝鮮人比重並不高,除了七軍之外,五軍有一部分但是不多。相反一路軍的比例還是很高的。二軍六師師長兼政委、幾個團長,五師參謀長,都是朝鮮籍。此次一路軍北上幾乎將朝鮮籍的部隊大部分都帶了過來。”
“中央調來的人員名單我看了,除了部分在蘇聯學習的人物之外,很多都是在關內參加革命的朝鮮同誌。其中有一個人是東北講武堂畢業,又在蘇聯學習過炮兵專業,經曆過長征考驗的老幹部。還有一個是黃埔軍校畢業的。資曆都很高,是不是等他們來後再統一安排。”
李延平說的這兩個人,在後世可謂是大名鼎鼎,甚至那個名單上的很多人,隻要看過描寫朝鮮戰爭書籍的人都不會陌生。對於這些人物,楊震自然也是久聞大名、
當然在後世這些被稱為延安派的人,大部分沒有犧牲在那場到現在還爭論不休的戰爭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死在自己的同胞,也就是現在一路軍那位師長兼政委,後世的朝鮮太陽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