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做出一筆預算,按照整體計算,每年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先行撥出一部分專款以及黃金,建立一個儲備金,以後在逐步的積累。這樣以來我們可以逐次的投入,既避免了出現後續資金乏力的情況。也避免了一次投資太大,給軍區本就不寬裕的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
說到這裏,李延平苦笑道:“實際上整個投資來說,資金一次的投入應該不會太大。先期的投資主要是校舍的改擴建,這原來就有基礎,花費不會太多。在一個就是教師的薪金,要是我們按照偽滿標準發放,應該是資金的消耗大頭。”
“實際上真正的壓力在糧食上。根據地內的老百姓在百萬以上,適齡就學的人口,男女都算上,至少也要在十萬左右。若是口糧也都包下來,這一年的消費的糧食不次於我們擴編之後的部隊一半所需。”
“原來這些孩子在家,消耗不到我們。但這一包下來,恐怕壓力就會大增。尤其是這些孩子都處於長身體的時候,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你看是不是可以讓每個學生每個月繳納部分糧食作為象征性的生活費?哪怕每個人一二十斤也好,副食則由我們全部包下。特困家庭可以由當地政府出具證明,學費全免。”
李延平的想法很符合實際,也可以避免給軍區的財政帶來太大的壓力。但楊震卻並不讚同:“政委,現在各縣偽滿設置的學校大多設立在城鎮中。而我們沒有空中優勢,學校又是人口聚集之地。”
“一旦今後在作戰中,日軍像這次戰役開頭那樣,對根據地內實行普遍無差別轟炸,會出現較大的傷亡的。學生們沒有防空知識,一枚炸彈就可能引起上百學生的傷亡。我們不能冒這個風險。”
“而且江南地區,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會成為我軍與日軍拉鋸的戰場。所有江南的學校,包括佳木斯在內必須全部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北遷。新校舍要建立在有植被覆蓋,最好是山區。雖然交通不便,但卻保障了師生的安全。”
“另外盡量將學校集中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方便我們管理。這件事情,你抽空去找東北工委的同誌談一下,你們是親兄弟,這件事情應該不會難辦。
“至於所需要的糧食,被服。先從軍區儲備糧裏麵劃撥。需要多少,就劃撥多少。資金,從明年開始,軍區管理的幾個金礦,從產量之中每年拿出五百兩,作為專門的教育資金。”
楊震部分否決了自己逐步投入的建議,李延平隻能無奈的苦笑道:“司令員,現在下江地區已經開始上凍了,就是想修建校舍都不可能了。要是複學就隻能暫時先利用原有的校舍。我看這樣吧,先讓根據地內的孩子利用原有校舍複課,至於修建校舍,等明年開化後,再行建設。”
“至於集中寄宿,我看先這樣,農村的孩子每個月繳納十斤糧食,不夠的軍區補足,一天三頓飯包下來。況且日軍現在對我們實行嚴格的封鎖,這些糧食也賣不出去,百姓手裏的餘糧很多。我想按照東北地區的生活水平,每個月十斤糧食還是應該沒有問題的。”
“至於城裏的孩子,不用繳納糧食,但隻管一頓中午飯。早晚先行回家就餐,等學校整體搬遷後,在視情況重新規劃。另外除了孤兒以及烈屬之外,需要住宿的學生免收一切雜費,但被服自帶。這樣可以部分緩解我們的資金緊張,以便節省下來資金,全力在來年興建新的校舍。”
“司令員,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這種事情是急不得的,隻能一樣樣來。我們現在先解決孩子們上課的問題,剩下的我們逐步在想辦法籌集資金解決。至於家兄那裏,我會找他去談的。他現在就在蘿北與總指揮商議一些事情,我想最遲兩天內就會抵達興山。到時候你也見見。家兄可是和我說了好幾次了。”
盡管還有些不滿意,但楊震卻也知道。李延平說的沒有錯,眼下確實無法興建新的校舍,自己之前的話的確有些太武斷了。住在農村的學生,一個月繳納十斤糧食,對老百姓來說,也算不上什麼負擔。按照這個數目,比偽滿規定的所謂國民學校的學費可是低的多了。想到這裏,對於李延平的這個新的思路,楊震終於點了點頭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