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鎮華的疑問,楊震搖搖頭道:“兩個月之內,在日軍沒有大的動作之前,部隊除了訓練之外,沒有任何的作戰任務。這些彈藥都是給各部隊訓練用的。”
楊震的回答不由的讓張鎮華一呆,這麼一大批在他看來近乎於天文數字,足夠抗聯三路軍兩個主力軍打一年戰鬥的彈藥,居然隻是用來訓練?楊震這樣的大手筆,在過慣了入不敷出,隻能靠勤儉持家才能堅持下去日子的抗聯中呆的時間太長的他,認為這實在有些浪費的嫌疑。
對於張鎮華驚愕的表情,楊震笑了笑道:“這還多嗎?這些彈藥看起來數量很大,但平均攤下來每個新兵隻有十五發彈藥用來訓練,老兵若不將本部隊自身儲備的彈藥算上,平均下來甚至連五發都不到。”
“我說同誌哥,這些已經是最低的數字了。你總不能讓新兵連一發子彈都沒有打過,便送他們上戰場吧?那不叫作戰,那是讓他們去送死,那樣我們這些做指揮員的就是在犯罪。去吧,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不拿出點家底來,怎麼能將部隊訓練好?”
張鎮華搖了搖頭道:“司令員,倒不是我舍不得。不管怎麼說,我也是當過師政委的人,您說的這個道理我都懂得。隻是這庫存彈藥除了前一段時間您送過來的那些之外,日式彈藥現在已經有些略微不足。”
“三八式步槍彈與機槍彈儲備的數量到還可以,即便按照您的要求調撥出去,也略有富餘。但九二式重機槍使用的七點七毫米重機槍彈與日式九七式、九一式手榴彈加一起,儲備數量隻能暫時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數字上。”
“我統計了一下,之前部隊打一場中等規模,就像關門嘴子山那樣的戰鬥,一個團的的消耗彈藥數量,甚至比抗聯三路軍全盛時候一年的彈藥消耗量還要多。”
“我們的生產能力現在還很有限,除了少量迫擊炮彈之外,日式山野炮、步兵炮彈雖然有庫存的彈頭與底火,但因為發射藥要優先保證複裝步兵彈藥,以及保障迫擊炮的生產,所以暫時還不能生產。隻能依靠繳獲和之前的儲備。”
“複裝的步兵彈藥,又主要將精力放在步槍、輕機槍彈藥以及急需的衝鋒槍彈藥,以及對日式手榴彈的改造之中。”
“加上之前為了試製和生產火箭彈,消耗了大量儲備的無煙火藥。現在我們手頭上的無煙火藥數量已經不多,隻能保障複裝需要最大的步槍子彈和輕機槍彈藥。對於重機槍彈,複裝的進展較為緩慢。數量一直就不大。”
“若是一下子抽調過多,一旦有大的行動,這彈藥補給?尤其是重機槍彈,一旦庫存消耗餘燼,繳獲的數量又滿足不了需求,對部隊的戰鬥力影響很大。”
“況且,我們現在隻能對日式手榴彈進行改造,自行生產的產能極為有限。每天即便是開動馬力生產,也不過千餘枚。調出這四萬枚日式手榴彈,幾乎已經是如今的全部庫存一半了。”
張鎮華的擔憂並不是一點道理沒有,在軍工生產能力因為原材料的限製,還隻停留在複裝輕武器彈藥,甚至部分彈藥還隻能依靠消耗儲備的現狀之下,一下子抽調出這麼多的彈藥進行訓練,的確有些困難。
但作為抗聯師政委出身的張鎮華,又知道楊震所言不假。讓一支連實彈射擊都沒有打過幾發的部隊去上前線,幾乎等於是讓他們送死。該下撥用於訓練的彈藥,還是要下撥的。至少要讓新兵知道怎麼去開槍,聽到槍聲不會在害怕。
在心中快速的衡量了一下庫存的各種彈藥儲備,以及軍中武器裝備數量之後,張鎮華看了看楊震,咬咬牙道:“這樣,司令員。日式重機槍彈藥數量雖然不足,但步槍以及輕機槍的彈藥還是有保證的。”
“您在北邊起出來那麼多的意大利造步槍以及法式輕重機槍的彈藥也很充足。我看這樣,先給幾個補充團全部換裝成意大利造步槍,法式輕重機槍。將現在下發的日式武器全部收回,作為儲備使用。等新兵下部隊的時候再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