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述完幾個團長的優缺點後,楊震總結道:“三個步兵團長之中,杜開山打仗是對戰場的尺度掌握的很好,膽子大不說,戰術運用上也有自己獨到的一麵。形勢越是不利,越敢下手,甚至敢打那種斷子絕孫的仗。”
“而且隻要決心一下,便敢將天捅一個窟窿。他能想到利用天有些旱,植被略微枯黃的環境以及手頭繳獲的汽油,采取了的戰術,不僅大大的減少了自己的傷亡,還取得了相對較大的戰果。單從這一點上就已經能說明了很多問題了。”
“與杜開山相比,劉長順這個人性格上有些自相矛盾。他腦子很聰明,不是那種笨人。但在性格上卻有些過於穩重,缺乏靈活性。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有些認死理。你不逼到他一定份上,他絕對不會自己去琢磨,變通一下。”
“至於王光宇則是穩重之中不失靈活,性格也極其堅毅、果敢。這次在南線打的很精彩。在臨時接到轉向命令之後,不僅按照上級的要求,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了轉向。而且采取炮火精確打擊掩護下的正麵強攻與小規模滲透相結合的戰術,以最小的傷亡代價,突破了日軍的防線。”
“隨後的穿插行動不僅攻勢淩厲,打的也是幹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打成這樣,可不單單是對麵之敵實力薄弱,就可以取得的。不仔細去琢磨,可打不出這種戰果來。四十四聯隊可不是第四師團一衝就垮的那種軟蛋。他的一個中隊,戰鬥力至少相當於第四師團的兩個中隊以上。”
“他在團長、政委一肩挑的情況之下,將一團帶的相當的不錯。實力均衡不說,戰鬥力也相當的不錯。他帶兵,我看完全可以來一個韓信用兵,多多益善。假以時日,他的成就應該是不可限量。”
說罷,楊震轉過頭對李延平讚賞的道:“政委,老四軍可是給我們培養出一個好人才啊。我這可是吃了現成的了。”
聽到楊震語氣中壓製不住的對王光宇的讚賞,李延平老臉微微有些漲紅。王光宇是一個難得的人才,這李延平知道。否則總指揮也不會在自己的請求之下,挑選王光宇來四軍工作。但自己卻是沒有使用好這個人才。
西征一役,四軍幾乎全軍覆滅。若不是楊震及時救援,恐怕王光宇與自己一樣都會犧牲在這次西征之中。至於楊震不出現,王光宇能不能活下來?堅信自己不會做叛徒的李延平相信,以王光宇寧可玉碎、不肯瓦全的性格,絕對不會為了苟且偷生,去做叛徒。
見到李延平聽罷自己對王光宇的評價後,微微顯得有些苦澀的神情,楊震開解道:“老李,過去的事情就是過去了,人不能總活在過去的陰影之中,總是要向前看的。當時形勢危急,無論是敵我兵力,還是武器裝備,甚至後勤補給上,敵我雙方的對比都太懸殊了。在敵情都有些不明了的情況之下,其結果已經是非人力可以挽回的了。”
“說實在的我們能走到今天的地步,這其中也有幾分幸運在內。若不是發現並拿下群策山這個日軍大型秘密倉庫,我們豈能走到今天的地步?別說武器裝備了,就是在日軍歸屯並戶的手段下,我們餓恐怕也都餓垮了。那裏還談得上什麼發展。”
聽到楊震的勸說,李延平微微點了點頭,示意自己已經好的多了。隻是在略微琢磨了一下之後,覺得楊震的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李延平最終還是點頭道:“你說的對,對著你很容易給劉長順增加負擔。就按照你說的,讓老郭去找他談談吧。”
見李延平這個政委都被楊震說動了,郭邴勳無語的指了指楊震,搖了搖頭。半晌才道:“你呀,真實巧舌如簧。好吧,既然政委都被你給說動了,我就出麵找劉長順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