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勳章與獎章(1 / 3)

在四十四聯隊全軍覆滅之後,南北兩路日軍的快速撤退讓楊震已經失去了繼續作戰的戰機。既然日軍已經撤退,實際上打的精疲力竭,已經無力再打下去的楊震,自然也不可能追擊下去。

在日軍全部撤走之後,知道經過多日的連續作戰,部隊已經極度疲勞的楊震,下令全軍進入三天休整狀態。不過雖然部隊進入了休整狀態,但是楊震與郭邴勳卻是比作戰時候還要忙碌。

部隊的傷亡數字統計,裝備的損耗,兵員的補充,都讓二人忙的幾乎是團團轉。而戰時下來的大批傷員也讓一直擔任衛生處長的張婷忙的同樣腳打後腦勺。在全軍都進入放鬆的休整狀態後,三個人反倒是最忙的人。

經過三天的忙碌,在群策山一線戰事全部結束的第四天,楊震召開了連以上幹部總結大會。本來這個會議戰事平息下來的第二天就應該召開,但是考慮到部隊疲憊情況,楊震在與郭邴勳商議後,還是推遲到了休整完畢,給大家一個充分放鬆的機會。

畢竟自轉移到群策山以來,連續緊張的訓練、作戰,讓大家腦袋中的那根弦始終繃的緊緊的。過長時間的緊張,很容易讓人出錯。有張有弛,才能讓大家保持旺盛的鬥誌。這一點楊震還是清楚的。

看著坐滿了幾乎一屋子的各團連長、指導員以上級別的幹部,想起當初剛剛從平房那個魔窟突圍出來後,全軍加一起不過二三百人時候的樣子,楊震的臉上微微露出了一絲難得的笑意。

隻是讓楊震有些沒有想到的是,他臉上露出這的一絲難得的笑意,卻是讓一眾已經見慣了他大多數時間都一臉嚴肅的幹部,多少顯得有些不適應。

對於這些幹部臉上有些古怪的表情,知道他們心中想什麼的楊震搖搖了搖頭並不以為意。

看了看手表上的顯示的時間,已經到了開會的時候,楊震清了清嗓子,開口道:“前一階段,我軍經過七天的浴血苦戰,打破了日軍對群策山一線的重兵清剿,並在戰鬥之中取得一個可以說相當不錯的戰績。”

“雖然戰鬥之中,顯露了我軍的一些缺點和不足,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這次戰鬥的肯定。勝了就勝了,這沒有什麼好隱晦的。並不能因為作戰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就否定我們取得的成績。現在請參謀長告訴我們,此次戰鬥我們究竟得到了什麼?”

楊震帶兵的作風用總指揮的話來說,是典型的胡蘿卜加大棒,打人一巴掌,隨手在塞給人一個蜜棗的方式。該批評的,從來都是當麵直接指出來,毫不留情。但是該表揚的,也從不吝嗇表揚。

隻是他這番先說甜頭的話,卻是讓下邊的幹部臉上更加顯得有些迷惑。司令員批評人曆來都是先苦後甜,尤其是在進行作戰總結的時候。今兒怎麼居然是先公布戰績,而不是先開口訓人?

楊震今天反常的這一手讓下邊的幹部多少有些摸不到頭腦。相對對視之後,都在暗中猜測後邊等待的究竟是多大的雷霆暴雨。司令員今兒實在是太過反常了。

心中都在暗暗的猜測自己會不會是今兒要倒黴的那個家夥。尤其是在作戰之中幾次受到批評的劉長順,以及傷亡是三個團中最大的杜開山,心中更是有些忐忑不安的看著楊震。

見到下邊的幹部臉上露出的疑惑表情,楊震搖搖頭,卻是微微笑了笑沒有吱聲。隻是用眼光示意郭邴勳公布此次戰鬥的戰果,以及傷亡數字和後續的部隊補充方式。當然還有對表現突出部隊的獎勵。

接收到楊震遞過來的眼光,看著下邊幹部臉上的表情,郭邴勳苦笑不已。對於幹部臉上出現這種表情的原因,郭邴勳自然心知肚明。總指揮已經多次批評楊震批評人過於嚴肅,而且過於不留情麵。甚至很多的的時候,可以說是簡單、粗暴。不止一次的要楊震改進工作方法。

實際上,在此時整個群策山基地之中所有的幹部、戰士中,可以說是對楊震最了解郭邴勳知道,楊震並不是那種工作作風粗暴的人。他的思維很細膩,也是一個很重感情的人。雖不是那種老油條,但對各種問題的看法還是很深入的。隻是帶兵時間長了,性格顯得有些過於強硬,更喜歡直來直去而已。

畢竟他是最高軍事指揮員,身上擔負的擔子很重。很多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深入的去思考那些在他腦海中認為簡單的事情。

況且在他看來,作為帶兵之人,你的性格不硬朗,也帶不出一支作風強硬的部隊。沒有人會認為一隻綿羊會帶出一群獅子來。不過說起來也奇怪,部隊上下也就吃他這種性格。甚至有幾個幹部,一天不挨上他一頓罵,就像身上不舒服一樣。

不過,就郭邴勳所知,今兒就純粹是作戰總結,楊震並沒有要批評任何人的想法。之所以還會出現這種情況,隻不過是大家對楊震工作作風的變化有些不適應而已。

與在看到下邊幹部多變的表情後,同樣苦笑不已的總指揮對視一眼之後,郭邴勳開口道:“我們這次作戰在全體官兵的共同努力之下,雖然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也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正像司令員說的那樣,我不能因為作戰之中出現的一點毛病,而否認我們的成績。”

“我軍此次經過連續七天的苦戰,共計殲滅日軍一個加強聯隊,重創日軍第一師團、第四師團各一部。打垮日軍一個大隊,偽滿軍第七軍管區的兩個混成旅,一個騎兵團以及一個教導隊。”

“在此次作戰中,我們各部在群策山阻擊戰、奇襲佳木斯、全殲四十四聯隊的三個階段的戰鬥之中,我軍共計擊斃日軍近四千餘名,偽滿軍一千餘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