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群策山(8)(1 / 3)

澤田茂將救援第四十四聯隊的希望寄托在了從黑河境內出發,擔負封鎖楊震所部西撤路線的第一師團五十七聯隊身上。他卻不知道,此刻在青黑山中一槍未放,便莫名其妙的中伏,損失慘重,聯隊長木村鬆治郎大佐也戰死的五十七聯隊正向黑河急速的撤退。

隻是帶著傷兵與屍體連滾帶爬倉皇撤退,因為聯隊部受損最重,幾乎丟掉了全部電台的五十七聯隊還未能將消息傳出來而已。

對於五十七聯隊來說,這次一槍未發,甚至連對手的麵都還沒有見到便吃了一個大敗仗,便輸的是莫名其妙實在有夠窩囊的了。也難怪五十七聯隊自認為輸的不明不白,幾乎沒有人能想到,給他們帶來巨大傷亡的隻是在宿營的時候遭遇到一場炮擊而已。

按照關東軍司令部的要求,沒有分散行動的五十七聯隊在這次炮擊之中損失慘重。出發的兩個步兵大隊,直接有一個多大隊在此次其火力密度對於日軍來說,絕對是罕見的炮擊之中成神。

接替在炮擊之中喪生的五十七聯隊長木村鬆治郎大佐指揮的第一大隊長橋本群己少佐麵對巨大的損失,尤其是查看完炮擊現場,得出對手至少有一個重炮旅團的結論之後,更是不敢在停留下去,直接選擇了撤退。

在炮擊之中遭受到了重創的第五十七聯隊以為對手有足足一個旅團規模的重炮,而且是預謀已久的炮擊。實際上他們那知道,他們不過很不幸的成為一種新式武器的試驗品而已。而對著他們炮擊的不過是六門剛剛被生產出來的一百零七毫米多管火箭炮而已。說是預謀已久根本談不上,隻不過他們正巧趕上了而已。

楊震在兵工廠轉移之前,拿出了很多武器的圖紙。但是這些圖紙大多數都是輕武器,隻有這個在後世被稱為三大遊擊利器中唯一一種由中國人設計的一百零七毫米多管火箭炮,是其中唯一的一款重武器。

楊震那些所謂的自行設計的武器,包括這種火箭炮在內,養不起,也無法形成大規模生產的他自己暫時是不會考慮裝備的。至少在自己有大規模生產能力之前,是不會考慮的。這種武器與提前問世的AK四十七步槍、RPG二式反坦克火箭筒一樣,都是為了拿去與蘇聯人交換援助而特地生產的。

隻是與子彈消耗量大,在形成大規模軍工生產能力之前不會裝備AK四十七不同,這種火力猛、射程在同口徑武器中也不算近,最主要的是輕便、使用簡單的十二管火箭炮,隻要能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楊震考慮還是會少量裝備的。

拜後世在西亞某戰亂頻發的某小國曾經執行過秘密任務的經曆,楊震知道很多時候武器裝備並非是越先進越好。因為越先進的武器,需要的保養、供給條件越高。

以AK四十七這種以速射見長的武器,在隻能依靠繳獲的日軍原材料生產,自己沒有任何原料供給條件的楊震,根本就裝備不起。對於眼下來說,使用日式三八步槍才是對於楊震來說最正確的選擇。因為他可以很容易的弄到子彈。

不過對於這種多管火箭炮楊震還是準備要裝備的。畢竟這種火力猛,本身又極為輕便的武器,最主要的是使用簡單的武器,還是很適合目前楊震部隊的情況。

隻是因為手頭上的生產器材,尤其生產發射器的無縫鋼管的數量極為有限,隻能先生產六門作為樣品。即便是這六門攻擊七十二管的火箭炮,已經將所有庫存的無縫鋼管消耗一空。至於火箭彈,同樣因為工藝的問題,隻生產了二百四十發。

不過即便是就這二百四十發火箭彈,因為消耗了過多的無煙火藥作為發射藥,也讓總指揮心疼夠嗆。生產這二百四十發火箭彈使用的無煙火藥,如果用來製造同樣使用無煙火藥做發射藥的三八式步槍彈,至少能製造幾百萬發。

心疼歸心疼,但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道理總指揮還是知道的。在得知這二百四十發火箭彈與六門十二管火箭炮製造出來後,楊震直接電告總指揮,如果遇到日軍,可以大膽的使用,以檢驗實戰效果。結果這個自己送上門的五十七聯隊,很不幸的成為了這個世界上第一批火箭炮的受害者。

在發現了五十七聯隊蹤跡,並找到其宿營地後,總指揮除了留下四十發炮彈之外,絲毫沒有心疼的將二百發火箭彈全部砸向了日軍營地。而用四一式山炮炮架改裝的火箭炮發射架很靈活、輕便,兩個人推著就可以跑。總指揮在集中打完這二百發火箭彈後,立馬收拾東西走人。

火箭炮與普通的山野榴彈炮不同,這種武器沒有其他火炮發射時響亮的炮聲,除了尾焰猶如在天空中劃過的一道焰火而有跡可循之外,就是到腦袋頂上才能聽到破空的嗖嗖聲。第一次遭遇到這種武器,明顯沒有應對經驗的五十七聯隊直到成批的炮彈落到腦袋頂上,才發現自己遇到了襲擊。

等著二百發火箭彈爆炸完畢,五十七聯隊的宿營地已經是一片狼藉。橫七豎八,到處都是被炸死的日軍屍體。別說幸存的日軍士兵被這陣子密集的炮火砸的暈頭轉向,就是躲在一處山上觀察試驗結果,實際上更想知道楊震為何要堅持在原材料有限的情況之下,為何還要堅持生產這種據說是威力巨大的武器的總指揮也是嗔目結舌。

他從沒有想到居然還會有這樣一種火炮,僅僅六門,但製造出來的殺傷效果幾乎與一個七十二門建製的炮兵團差不多。而且發射速度奇快。從第一發打出去,到二百發全部發射完畢,居然隻耗時不到二十分鍾。這還是客串炮兵的軍工廠工人不熟悉的緣故。

看著眼前讓人震撼的結果,總指揮總算明白了楊震為何即便明知要消耗大量的器材與原材料,還是堅持要生產這種武器。如果將這種武器與前一階段的那個什麼自動步槍,以及還正在製造中的那個火箭發射器拿到北邊去,那個迷戀火炮威力的老大哥絕對會喜歡。

雖說這種新式火炮發射出去的炮彈落點的散布麵有些大,但是對於集群射擊的火炮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心中興奮不已的總指揮回到兵工廠就給楊震發了一個酒已經釀造好,效果很好,第一次請客便醉倒很多人的密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