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的敵情(2 / 3)

對於楊震表現出來的準備要在群策山與鬼子硬拚的想法,總指揮很不讚成的道:“楊副總指揮,我希望你能夠冷靜一下,不要衝動。日軍此次調集的兵力,不算上三個多旅的偽滿軍,單單就日軍,便調集了一個師團,加上一個加強聯隊。”

“按照這個規模,僅日軍便有近兩萬餘人。加上配屬其作戰的偽滿軍,足足有三萬人。我們部隊裝備現在雖夠,彈藥、糧食也足以維持一段時間。但部隊的戰鬥力你也知道,與日軍麵對麵的較量,幾乎沒有勝算。”

“就算有原有工事可以依托,但作為工事的修造者,手中有著詳細結構資料的日軍隻會知道的比我們更詳細。我們現在依靠的這些日軍工事,雖然經過部分的改造,但大致的格局並未改變。”

“而不算日軍師團屬火炮,單單直屬炮兵,其在穆棱就有一個重炮兵聯隊。這些對於日軍幾乎已經沒有秘密可言的防禦工事,能夠抵擋的住日軍重炮轟擊多長時間?與其等日軍完成合圍,給我軍以重創之後在突圍,還不如趁日軍尚未完成包圍圈,趁早撤離。”

“現在來說,死打硬拚,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這還是你和我說過的。”

對於總指揮的反對,楊震搖搖頭道:“總指揮,不是我不想放棄這裏。但我們即便放棄這裏,大部隊調動可能瞞得過日軍的眼睛嗎?他們有空中優勢,在確定我們就隱蔽在群策山一線之後,我們的一切動向就會被日軍的飛機盯得死死的。”

“除非我們走老路,分散遊擊。否則在大部隊運動,我們很難擺脫日軍的空中偵察。我們現在不是以前不過千把人的時候了,加上非戰鬥人員,足足數萬人。兩三萬人轉移,可是非同小可。再想像之前那樣悄無聲息的轉移,幾乎沒有可能性。”

“我之前已經說過,我們不能成為一支流寇,但凡有一點可能性也要建立一個穩固的根據地。就算位置不算太好,不能成為穩定的兵員、物資補充基地,但至少也要給部隊找一個可以休整的地方。”

“說實在湯原,甚至整個北滿的環境對於建立一個穩固的根據地來說並不算太好。這裏雖然山高林密,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隱蔽地點。但這裏同樣人煙稀少,兵員補充困難不說,糧食產量不足以維持一支大軍。”

“而且居於周邊環境的限製,這裏雖人煙稀少,但日偽統治的並不薄弱。關東軍目前在東北有八個師團的兵力,但除了駐紮在海拉爾的二十三師團以及齊齊哈爾的第七師團之外,幾乎所有的兵力都駐紮黑龍江以東的東北滿地帶。這還不算一個騎兵旅團、兩個獨立守備隊以及大量的所謂國境守備隊等日軍守備部隊。”

“這些日軍再加上大量的偽滿軍,以及形形色色的所謂鐵路警察、森林警察、治安警察,整個東北滿地區的日偽軍數量幾乎為整個東北之冠。其統治實力並不比南滿薄弱。不過雖然形勢不容樂觀,但是這卻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建立、選擇一處根據地不容易。這裏北隔蘿北與蘇聯隔江而亡,西麵是莽莽的興安嶺群山。東邊是麵積廣闊,沼澤縱橫的三江平原。雖然大環境並不算理想,但至少地形與地理位置對於我們來說還是一個相對不錯的選擇。”

“我要建立的根據地並非是抗聯所建立的那種遊擊根據地,而是一個要給我們創造一個堅固、可靠的後方。所以總指揮,這一仗就算我在不情願,也得打。否則我們就算撤離了,暫時部隊安全了。”

“可我們又能撤到那裏去?在整個東北都是敵占區的情況之下,無非是走老路子,撤進深山隱蔽。但數萬人的部隊困在深山老林之中,在日軍追擊、進剿,以及大規模的封鎖之下,不要說作戰,時間一長就是餓也要餓垮了。”

“就算我們即便放棄這裏,撤進深山,但日軍會放棄將我們消滅幹淨的企圖嗎?他們不會。他們會組織其大量的兵力,對我們進行圍追、堵截。日軍上有空中優勢,下有大量現代化鐵路、公路等交通工具。還有大量的騎兵。”

“在我軍機動性遠不如日軍的情況之下,我們一旦失去可以依托的穩固陣地,與其進行野戰對我極為不利。,況且,我還擔心在部隊行軍能力,尤其是夜間行軍能力還很弱的情況之下,一旦倉促的撤離,很可能非但無法擺脫日軍的追擊,甚至到有可能把自己部隊給跑散了。況且,我們總不能總是這樣小打小鬧吧?”

“沒錯,日軍的確有這裏的防禦工事部署圖,但是我們對於這裏的防禦工事修改的力度之大,也是敵人意料之外的。除了那些鋼筋混凝土的工事之外,其餘的土木工事我們修改的量極大,不能說麵目一新,但至少可以讓日軍手頭上的防禦工事圖大半作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