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先天性魚鱗病折磨了35年的陳育紅,躲在陰暗的房間裏,嚴重蛻皮使她的手皺紋滿布。
記者來到陳育紅家,她在父親的攙扶下從房間裏走出來,找了個背光的地方坐下,“我不能曬太陽”。
她麵部皮膚發紅,且如魚鱗般大麵積開裂。出生時她被診斷出患有先天性魚鱗病,渾身上下沒有一個毛細孔,由於不能排出體內熱量,皮膚呈紅色。蛻皮很嚴重,一層未蛻完,第二層又開始蛻。她把貼滿膠帶的雙手伸到記者麵前說:“你們看,一到冬天我的皮膚就開裂,疼得受不了。”而在夏天,陳育紅不敢輕易出門,高溫會讓她很快中暑暈倒,還要不停地向身上澆水降溫。
為了治病,父親帶著她去過大大小小幾十家醫院,又通過郵購的方式從西安、北京的大醫院買來藥品,但沒有任何效果。後來朋友介紹她在寧鄉一處溫泉進行溫泉療養,同樣無濟於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醫院表示可以治好她的病。
即便被怪病纏繞,陳育紅仍想著找工作補貼家用。有一段時間她在瀏陽市區經營報刊亭,周圍的人了解她的情況後,經常主動和她聊天,或者給她送來飯菜零食。
為了治療這皮膚病,陳育紅吃了大量藥物,對身體造成了傷害。前年年底,她突然一陣昏厥,腦中風讓她半身不遂。雖然性命無憂,但至今行動不便,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她說,一般人治療這樣的中風,一般隻需要半年時間,由於她缺乏汗腺排毒,治療了1年多也一點效果都沒有。現在,她的皮膚開裂更加嚴重,走到哪兒蛻到哪兒,沙發、地板、鞋子……隨處可見蛻下的皮屑。“我父親快70歲了還得照顧我,我覺得我拖累太多的人了,活著還有什麼意思?”陳育紅哭出聲來。現在,她最大的希望是,有好心人能給她提供什麼良方,將她的中風治療好,“希望還有機會自食其力”。
幾近失傳的艾灸鋪灸法——長蛇灸
核心提示:艾灸不僅僅是隻有艾條或者是艾柱,鋪排的方法也不僅僅是放在皮膚上的特定穴位就可以了,傳統的艾灸還有很多針對疾病治療,不為大眾所知的鋪排手法,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長蛇灸。
長蛇灸又稱鋪灸、蒜泥鋪灸,是我國浙江地區的針灸工作者從傳統的和民間的方法中挖掘和總結出來的一種灸療方法。取穴多用大椎至腰俞間督脈段,可灸全段或分段。是目前灸療中施灸範圍最大、一次灸療時間最長的灸法。本法自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報道用於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以來,已引起針灸界的關注。經研究觀察到,長蛇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具體表現為能夠提高細胞免疫和抑製體液免疫的功能。
操作方法:
取穴:脊柱(大椎~腰俞)。
治療時間:以暑夏三伏天為宜。
器藥準備:優質純艾絨,或者斑麝粉:按麝香粉50%,斑蟊粉20%,丁香粉、肉桂粉各15%的比例,混勻裝瓶,密封備用。新鮮大蒜500g,去皮搗爛成泥,備用。消毒醫用紗布、龍膽紫藥水。
具體操作:脊柱穴區常規消毒後,塗上蒜汁,在脊柱正中線撒上斑麝粉1~1、8g,粉上再鋪以5cm寬、2、5cm高的蒜泥1條,蒜泥條上鋪3cm寬、2、5cm高的艾絨(紡200g),下寬上尖。形成截麵為等腰三角形的長蛇形艾炷。然後,點燃艾炷頭、身、尾3點,讓其自然燒灼。待艾炷燃盡後,再鋪上艾絨複灸,每次灸2~3壯。灸畢,移去蒜泥,用濕熱紗布輕輕揩幹穴區皮膚。灸後皮膚出現深色潮紅,讓其自然出水泡,囑患者不可自行弄破,須嚴防感染。至第3日,用消毒針具引出水泡液,覆蓋1層消毒紗布。隔日1次塗以龍膽紫藥水,直至結痂脫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灸後調養1月。
主治病證:
現代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脊柱炎,慢性肝炎及頑固性哮喘等。
注意事項:
1、灸後1月內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雞、鵝、魚腥,禁冷水洗浴、避冷風、忌房事。
2、體質過於虛弱者、老人、小兒及孕婦等慎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