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雄黃別名蘇雄黃,雞冠石,是一種單斜晶係硫化砷的礦石。在中藥方麵,雄黃的功效與應用多用於解毒殺蟲,可治療蛇蟲咬傷、濕疹疥癬等,以下為大家具體介紹。
雄黃別名蘇雄黃,雞冠石,是一種單斜晶係硫化砷的礦石。在中藥方麵,雄黃的功效與應用多用於解毒殺蟲,可治療蛇蟲咬傷、濕疹疥癬等,以下為大家具體介紹。
性狀鑒別:雄黃呈不規則的塊狀或粉末,大小不一。全體呈深紅色或橙紅色,塊狀者表麵常覆有橙黃色粉末,以手觸之被染成橙黃色。體重,質鬆易碎,斷麵具樹脂樣光澤。粉末條痕均不橙黃色,燃之易熔融成紅紫色液體,並生黃白色煙,有強烈蒜臭氣,味淡。
雄黃的功效
性味歸經:苦,辛,溫;有小毒。歸肝,胃經。
解毒殺蟲,燥濕祛痰。用於癰腫瘡毒,疥癬,蛇傷,蟲積腹痛,驚病,久瘧等證。
用法用量:0.3-1克。多入丸散;外用適量,塗敷患處。
使用注意:內服宜慎,不可久服。外用不宜大麵積塗擦及長期持續使用。孕婦禁用。切忌火煆。
雄黃的應用:
雄黃溫燥有毒,外用或內服均可以毒攻毒而解毒殺蟲療瘡。可治癰腫疔瘡,濕疹疥癬,蛇蟲咬傷。
1、治癰腫疔毒,可單用或入複方,且較多外用,如《千金方》以本品為末塗之;或配白礬等分,名二味拔毒散(《醫宗金鑒》);或配伍乳香、沒藥、麝香為丸,名醒消丸(《外科全生集》),陳酒送服,治癰疽腫毒,均有良效。如以雄黃與黃連、鬆脂、發灰為末,豬脂為膏外塗可用治瘑疥(《肘後方》)。
2、治蛇蟲咬傷,輕者單用本品香油調塗患處;重者內外兼施,當與五靈脂共為細末,酒調灌服,並外敷(《瑞竹堂經驗方》)。若與牽牛子、檳榔等同用,可治蟲積腹痛,如牽牛丸(《沈氏尊生書》)。
3、雄黃內服能祛痰截瘧。如與朱砂同用的治癲癇方(《仁齋直指方》)。
4、雄黃與杏仁、巴豆同用,可治小兒喘滿咳嗽,如雄黃丹(《證治準繩》)。古方還用雄黃截瘧治瘧疾,今已少用。
雄黃的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雄黃主要含二硫化二砷(As2S2)。約含砷75%,硫24.5%,並夾雜有少量矽、鉛、鐵、鈣、鎂等雜質。
2、藥理作用:0.12g%雄黃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100%的殺滅作用,提高濃度也能殺滅大腸杆菌,以及抑製結核杆菌與恥垢杆菌;其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等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抑製作用。雄黃可通過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抑製細胞DNA合成,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等多種因素發揮其抗腫瘤作用。此外,可抗血吸蟲及瘧原蟲。
3、臨床研究:據報道,用雄黃或經適當配伍治療瘡瘍、癤腫、銀屑病、神經性皮炎、慢性濕疹、股癬、蛔蟲腹痛、蟯蟲病、瘧疾、毒蛇咬傷等多種疾病,均取得滿意療效。近年還報道:用雄黃油(雄黃5~8g,加柿油100ml,調勻配成)塗擦患處,治療帶狀皰疹216例,均獲痊愈(中西醫結合雜誌,1989,10∶629);用雄黃散(雄黃50g、明礬305g,冰片1g研末),加白酒調敷患處,日2次,治療輸液後靜脈炎57例,有效率97.5%(黑龍江中醫藥,1992,5∶13);將雄黃研細末裝入膠囊內服用,每粒1g,每次1粒,日3次,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14例,有效10例(臨床內科雜誌,1998,3∶125)。此外,又可用治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流行性腮腺炎、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小兒遺尿、肝癌疼痛等。
4、不良反應:雄黃含砷而有較大毒性,不可多服久服,外用也應注意以免經皮膚粘膜吸收積蓄中毒。雄黃煆燒後易生成毒性更大的三氧化二砷(As2O3),故內服一般入丸、散劑而不入湯劑,切忌火煆。
蛇蟲鼠蟻入藥偏方療效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