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嗎?”諸葛亮終於笑了笑,開始動筆。
“開始了嗎?”其他三人一眼就瞄到了諸葛亮開始動筆的情況,頓時也不再思考下去,按照自己的觀點先把內容給填進去。
反正就算寫錯了也無所謂,在六個小時的時間裏,他們可以更改無數次。
六個小時的時間裏,考場是不會給他們開飯的,不過六個小時後,不管考得如何,都會提供一頓不錯的飯食,這是對考生千裏迢迢前來赴考的一種感謝。
若是要上廁所的話,必須要舉手,獲得監考老師允許才可以前去。期間,監考老師會一路陪同,主要是確保學子會有什麼作弊行為。哪怕大家都知道,第一次考試,隻怕是沒什麼人有這個能力作弊了。
“果然是因為突然舉辦科考的關係呢,考生的年紀參差不齊。不過曆朝曆代,似乎也沒有哪個科考,學生的年紀是差不多的。”劉銘混在考官之中,在考場來回踱步。
身為一個總讓大臣們為難的主公,劉銘眼看科考開始了,自然很想知道麵對自己出的這些縣試題目,那些士子都是怎麼回答的。
隻是鄴城和幽州那邊,很多人都認識他,故而要在那裏監考,自己的身份必然暴露。沒辦法,隻能夠到司州這邊的考場進行監考,反正這裏距離鄴城也不是很遠。很巧合的,他剛好是諸葛孔明和他三個好朋友的主考官。
“潁川郭肆,郭圖那個家族的,策論馬馬虎虎,不過對農學卻是精通。沒想到居然可以提出用鹽堿地種植經濟作物的方式,來賺取收入!”劉銘看了看一名學子的答題紙,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樣的人才,哪怕在別的地方不太擅長,就對農學的精通,也可以被錄取。
人才嘛,都是各種各樣的,考試不僅要測出他們的水平,更要測出他們擅長那一邊。全部精通的,那自然是宰輔之才,但專門精通某一科的,也可以在別的職位上綻放光彩。
在科考之前,他可是專門叮囑各地考官的,省得按照分數錄取人才,浪費了這些專業人才。
暗暗點了點頭,劉銘朝著下一個學子那邊走了過去。
看了看名字……然後他不淡定了。
博陵崔鈞,這不是諸葛四友之一的崔州平麼?曾任西河太守,也曾經舉兵與袁紹一起討伐董卓,隨即南下遊曆荊襄之地,與諸葛亮交好。
就年紀而言,他應該是最大的,不過卻有著其他四人所沒有的政治經驗。他的文章四平八穩,觀點論述也是非常到位。算不算是很好,不過卻很客觀,難得對農事商事都頗為精通,就是不知道政務、思想和算學方麵如何。
想來,也是不差的。
想到崔鈞既然來了,那麼其他幾個是不是會來?按照情報,徐庶已經出仕劉備,隻怕是不會過來了。不過剩下四個卻還沒有出仕,或還有可能!
於是立刻一個個看了下去,不多時就看到了石韜和孟建二人的名字。心中的感覺越來越強烈,於是加快了查看。
終於,在一個座位麵前,他看到了一個白衣儒衫的年輕俊傑。
年僅二十一歲,嘴上的胡子還隻是一些絨毛;沒有羽扇綸巾,唯有少年士子的書生意氣,同時劉銘還在他身上,看到了無比的自信。
沒有著急,也沒有畏懼,默默的在答題紙上寫著答案。書法俊秀清靈,看起來就覺得很舒服。字裏行間簡潔明朗,觀點明確且居然可以切中題目,這倒是難得可貴。
在答題紙上麵考生資料一行上,寫著琅邪諸葛亮五個大字。